1.“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是什么意思?

2.关于西游记的背景资料

3.什么叫生态灾难

战天斗地打一生肖动物叫什么级别啊_战天斗地怎么读

胸有成竹 竹报平安 安富尊荣 荣华富贵 贵而贱目 目无余子 子虚乌有 有目共睹 睹物思人 人中骐骥 骥子龙文 文质彬彬 彬彬有礼 礼贤下士 士饱马腾 腾云驾雾 雾里看花 花言巧语 语重心长 长此以往 往返徒劳 劳而无功 功成不居 居官守法 法外施仁 仁浆义粟 粟红贯朽 朽木死灰 灰飞烟灭 灭绝人性 性命交关 关门大吉 吉祥止止 止于至善 善贾而沽 沽名钓誉 誉不绝口 口蜜腹剑 剑戟森森 森罗万象 象箸玉杯 杯弓蛇影 影影绰绰 绰约多姿 姿意妄为 为人作嫁 嫁祸于人 人情冷暖 暖衣饱食 食不果腹 腹背之毛 毛手毛脚 脚踏实地 地老天荒 荒诞不经 经纬万端 端倪可察 察言观色 色若死灰 灰头土面 面有菜色 色授魂与 与民更始 始乱终弃 弃瑕录用 用舍行藏 藏垢纳污 污泥浊水 水融 融会贯通 通宵达旦 旦种暮成 成人之美 美人迟暮 暮云春树 树大招风 风中之烛 烛照数计 计日程功 功德无量 量才录用 用行舍藏 藏头露尾 尾大不掉 掉以轻心 心急如焚 焚琴煮鹤 鹤发童颜 颜面扫地 地上天官 反裘负刍 刍荛之见 见微知著 著作等身 身强力壮 壮志凌云 云消雨散 散兵游勇 勇猛精进 进退失据 据理力争 争长论短 短小精悍 悍然不顾 顾影自怜 怜香惜玉 玉液琼浆 浆酒霍肉 肉薄骨并 并行不悖 悖入悖出 出奇制胜 胜任愉快 快马加鞭 鞭辟入里 里出外进 进寸退尺 尺寸可取 取巧图便 便宜行事 事与愿违 违心之论 论功行赏 赏心悦目 目光如豆 豆蔻年华 华而不实 实事求是 是古非今 今愁古恨 恨之入骨 骨腾肉飞 飞沿走壁 壁垒森严 严阵以待 待理不理 理屈词穷 穷原竟委 委曲求全 全力以赴 赴汤蹈火 火烧火燎 燎原烈火 火烧眉毛 毛羽零落 落井下石 石破天惊 惊惶失措 措置裕如 如运诸掌 掌上明珠 珠沉玉碎 碎琼乱玉 玉碎珠沉 沉滓泛起 起早贪黑 黑更半夜 夜雨对床 床头金尽 尽态极妍 妍姿艳质 质疑问难 难以为继 继往开来 来龙去脉 脉脉含情 情见势屈 屈打成招 招摇过市 市井之徒 徒劳往返 返老还童 童牛角马 马首是瞻 瞻前顾后 后顾之忧 忧国奉公 公子王孙 孙康映雪 雪上加霜 霜露之病 病病歪歪 歪打正着 着手成春 春蚓秋蛇 蛇口蜂针 针锋相对 对薄公堂 堂堂正正 正中下怀 怀璧其罪 罪大恶极 极天际地 地丑德齐 齐心协力 力不胜任 任重道远 远见卓识 识文断字 字斟句酌 酌盈剂虚 虚舟飘瓦 瓦釜雷鸣 鸣锣开道 道不拾遗 遗大投艰 艰苦朴素 素丝羔羊 羊肠小道 道听途说 说长道短 短兵相接 接踵而至 至死不变 变本加厉 厉行节约 约定俗成 成仁取义 义形于色 俱全 全军覆灭 灭此朝食 食日万钱 钱可通神 神施鬼设 设身处地 地平天成 成年累月 月白风清 清净无为 为期不远 远交近攻 攻其无备 备多力分 分寸之末 末学肤受 受宠若惊 惊涛骇浪 浪子回头 头疼脑热 热火朝天 天高地厚 厚貌深情 情同骨肉 肉眼惠眉 眉来眼去 去伪存真 真脏实犯 犯上作乱 乱头粗服 服低做小 小试锋芒 芒刺在背 背井离乡 乡壁虚造 造化小儿 儿女情长 长歌当哭 哭天抹泪 泪干肠断 断鹤续凫 凫趋雀跃 跃然纸上 上树拔梯 梯山航海 海枯石烂 烂若披锦 锦绣前程 程门立雪 雪虐风饕 饕餮之徒 徒劳无功 功败垂成 成千上万 万象森罗 罗雀掘鼠 鼠窃狗盗 盗憎主人 人莫予毒 毒手尊前 前因后果 果于自信 信赏必罚 罚不当罪 罪恶昭彰 彰善瘅恶 恶贯满盈 盈科后进 进退两难 难分难解 解甲归田 田月桑时 时和年丰 丰取刻与 与世偃仰 仰人鼻息 息息相通 通权达变 变化无穷 穷途末路 路不拾遗 遗臭万年 年深日久 久悬不决 决一死战 战天斗地 地利人和 和而不唱 唱筹量沙 沙里淘金 金屋藏娇 娇生惯养 养精畜锐 锐不可当 当头棒喝 喝西北风 风雨同舟 舟中敌国 国色天香 香火因缘 缘木求鱼 鱼龙混杂 杂七杂八 八拜之交 交头接耳 耳鬓斯磨 磨砖成镜 镜花水月 月旦春秋 秋高气爽 爽然若失 失惊打怪 怪诞不经 经久不息 息事宁人 人言啧啧 啧有烦言 言必有中 中庸之道 道路以目 目瞪口呆 呆头呆脑 脑满肠肥 肥马轻裘 裘弊金尽 尽力而为 为富不仁 仁至义尽 尽心竭力 力透纸背 背道而驰 驰名中外 外合里差 差强人意 意在言外 外圆内方 方底圆盖 盖世无双 双管齐下 下车伊始 始终如一 一蹶不振 振臂一呼 呼风唤雨 雨沐风餐 餐风露宿 宿弊一清 清心寡欲 欲取姑予 予取予求 求神问卜 卜昼卜夜 夜不闭户 户枢不蠹 蠹众木折 折槁振落 落落大方 方寸已乱 乱琼碎玉 玉洁冰清 清风明月 月盈则食 食言而肥 肥遁鸣高 高朋满座 座无虚席 席卷天下 下不为例 例直禁简 简明扼要 要价还价 价值连城 城狐社鼠 鼠腹鸡肠 肠肥脑满 满腔热枕 枕石漱流 流离转徙 徙宅忘妻 妻儿老小 小本经营 营私舞弊 弊绝风清 清尘浊水 水磨工夫 夫唱妇随 随才器使 使贪使愚 愚昧无知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来者不拒 拒谏饰非 非异人任 任人唯亲 亲密无间 间不容发 发指眦裂 裂土分茅 茅塞顿开 开路先锋 锋芒所向 向隅而泣 泣下如雨 雨丝风片 片言折狱 狱货非宝 宝山空回 回光返照 照本宣科 科班出身 身价百倍 倍日并行 行动坐卧 卧薪尝胆 胆破心寒 寒木春华 华不再扬 扬长而去 去粗取精 精诚团结 结党营私 私心杂念 念兹在兹 兹事体大 大势所趋 趋炎附势 势不两立 立此存照 照猫画虎 虎背熊腰 腰缠万贯 贯朽粟陈 陈词滥调 调嘴学舌 舌剑唇枪 枪林弹雨 雨过天青 青出于蓝 蓝田生玉 玉卮无当 当场出彩 彩凤随鸦 鸦雀无闻 闻风而起 起死回生 生拉硬扯 扯篷拉纤 纤芥之疾 疾风迅雷 雷打不动 动辄得咎 咎由自取 取辖投井 井井有条 条三窝四 四衢八街 街头巷尾 尾生之信 信口开河 河山带砺 砺山带河 河清难俟 俟河之清 清汤寡水 水滴石穿 穿云裂石 石沉大海 海立云垂 垂涎欲滴 滴水成冰 冰清玉洁 洁身自好 好肉剜疮 疮痍满目 目不识丁 丁公凿井 井中视星 星旗电戟 戟指怒目 目指气使 使羊将狼 狼心狗肺 肺石风清 清夜扪心 心织笔耕 耕当问奴 奴颜婢膝 膝痒搔背 背信弃义 义无反顾 顾全大局 局促不安 安步当车 车载斗量 量才而为 为渊驱鱼 鱼游釜中 中馈犹虚 虚有其表 表里如一 一呼百诺 诺诺连声 声罪致讨 讨价还价 价增一顾 顾盼自雄 雄心壮志 志美行厉 厉兵秣马 马工枚速 速战速决 决一雌雄 雄才大略 略见一斑 斑驳陆离 离弦走板 板上钉钉 钉嘴铁舌 舌桥不下 下马看花 花样翻新 新陈代谢 谢天谢地 地久天长 长枕大被 被山带河 河落海干 干柴烈火 火上浇油 油腔滑调 调兵遣将 将伯之助 助人为乐 乐而不* *词艳曲 曲终奏雅 雅俗共赏 赏罚分明 明刑不戮 戮力同心 心心相印 印累绶若 若有所失 失张失智 智圆行方 方枘圆凿 凿凿有据 据为己有 有眼无珠 珠光宝气 气味相投 投鼠忌器 器宇轩昂 昂首阔步 步履维艰 艰苦卓绝 绝少分甘 甘雨随车 车水马龙 龙飞凤舞 舞衫歌扇 扇枕温被 被发缨冠 冠冕堂皇 皇天后土 土阶茅屋 屋乌之爱 爱莫能助 助我张目 目挑心招 招风惹草 草率收兵 兵不雪刃 刃迎缕解 解衣推食 食古不化 化零为整 整装待发 发凡起例 例行公事 事必躬亲 亲如骨肉 肉跳心惊 惊弓之鸟 鸟枪换炮 炮凤烹龙 龙蛇飞动 动人心弦 弦外之音 音容笑貌 貌合心离 离心离德 德高望重 重蹈覆辙 辙乱旗靡 靡靡之音 音容宛在 在所难免 免开尊口 口耳之学 学而不厌 厌难折冲 冲口而出 出谷迁乔 乔龙画虎 虎踞龙盘 盘马弯弓 弓折刀尽 尽善尽美 美意延年 年高望重 重温旧梦 梦寐以求 求全之毁 毁家纾难 难言之隐 隐恶扬善 善始善终 终南捷径 径情直行 行成于思 思潮起伏 伏低做小 小恩小惠 惠而不费 费尽心机 机关算尽 尽忠报国 国士无双 双宿双飞 飞灾横祸 祸从天降 降格以求 求同存异 异名同实 实至名归 归真反璞 璞玉浑金 金玉锦绣 绣花枕头 头没杯案 案牍劳形 形单影只 只字不提 提心吊胆 胆大心细 细枝末节 节用裕民 民脂民膏 膏唇试舌 舌锋如火 火伞高张 张冠李戴 戴月披星 星移斗转 转祸为福 福至心灵 灵丹圣药 药笼中物 物以类聚 聚蚊成雷 雷厉风行 行将就木 木本水源 源源不断 断烂朝报 报冰公事 事预则立 立身处世 世外桃源 源源不绝 绝甘分少 少不经事 事不师古 古今中外 外强中干 干城之将 将机就机 机杼一家 家常便饭 饭糗茹草 草木皆兵 兵连祸结 结结巴巴 巴三览四 四面楚歌 歌功颂德 德厚流光 光阴似箭 箭在弦上 上好下甚 甚嚣尘上 上下交困 困知勉行 行若无事 事倍功半 半夜三更 更仆难数 数见不鲜 鲜车怒马 马革裹尸 尸居余气 气冲牛斗 斗筲之器 器小易盈 盈盈一水 水陆杂陈 陈规陋习 习焉不察 察察为明 明知故问 问道于盲 盲人摸象 象齿焚身 身不由主 主客颠倒 倒凤颠鸾 鸾翔凤集 集苑集枯 枯木逢春 春山如笑 笑里藏刀 刀山火海 海外奇谈 谈笑封侯 侯门如海 海阔天空 空室清野 野草闲花 花颜月貌 貌合神离 离乡背井 井蛙之见 见仁见智 智勇双全 全受全归 归马放牛 牛骥同皂 皂白不分 分香卖履 履舄交错 错彩镂金 金城汤池 池鱼之殃 殃及池鱼 鱼烂而亡 亡羊补牢 牢不可破 破颜微笑 笑逐颜开 开宗明义 义薄云天 天南地北 北辕适楚 楚囚对泣 泣不成声 声嘶力竭 竭泽而渔 渔人之利 利令智昏 昏天黑地 地大物博 博闻强识 识途老马 马到成功 功德圆满 满腹狐疑 疑神疑鬼 鬼使神差 差三错四 四时八节 节衣缩食 食而不化 化整为零 零打碎敲 敲冰求火 火树银花 花好月圆 圆颅方趾 趾高气扬 扬汤止沸 沸沸扬扬 扬幡招魂 魂不附体 体无完肤 肤皮潦草 草长莺飞 飞鹰走狗 狗吠非主 主情造意 意马心猿 猿猴取月 月露风云 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观眉说眼 眼馋肚饱 饱食暖衣 衣架饭囊 囊空如洗 洗耳恭听 听而不闻 闻鸡起舞 舞文弄墨 墨子泣丝 丝恩发怨 怨气冲天 天罗地网 网开三面 面目全非 非同小可 可心如意 意气扬扬 扬眉吐气 气涌如山 山南海北 北叟失马 马仰人翻 翻然改图 图穷匕见 见多识广 广开言路 路柳墙花 花遮柳隐 隐姓埋名 名垂后世 世风日下 下车泣罪 罪孽深重 重于泰山 誓死不二 二心两意 意气相投 投机取巧 巧取豪夺 夺其谈经 经年累月 月下花前 前思后想 想入非非 非亲非故 故弄玄虚 虚位以待 待人接物 物尽其用 用兵如神 神差鬼使 使臂使指 指不胜屈 屈指可数 数一数二 二姓之好 好高骛远 远走高飞 飞蛾投火 火上弄冰 冰天雪地 地狱变相 相机而动 动如脱兔 兔丝燕麦 麦穗两歧 歧路亡羊 羊质虎皮 皮里阳秋 秋荼密网 网开一面 面红耳赤 赤子之心 心高气傲 傲然屹立 立功赎罪 罪魁祸首 首善之区 区闻陬见 见兔顾犬 犬马之劳 劳燕分飞 飞蛾赴火 火海刀山 山高水低 低声下气 气象万千 千疮百孔 孔席墨突 突然袭击 击节叹赏 赏一劝百 百年不遇 遇事生风 风雨交加 加人一等 等因奉此 此起彼伏 伏地圣人 人欢马叫 叫苦连天 天高听卑 卑礼厚币 币重言甘 甘棠遗爱 爱屋及乌 乌焉成马 马鹿异形 形影相吊 吊死问疾 疾足先得 得陇望蜀 蜀犬吠日 日升月恒 恒河沙数 数黑论黄 黄雀伺蝉 蝉不知雪 雪窑冰天 天真烂漫 漫不经心 心心念念 念念不忘 忘乎所以 以指挠沸 沸反盈天 天上石麟 麟趾呈祥 祥麟威凤 凤凰来仪 仪静体闲 闲云野鹤 鹤发鸡皮 皮里春秋 秋风过耳 耳食之谈 谈笑自若 若明若暗 暗气暗恼 恼羞成怒 怒目而视 视民如伤 伤弓之鸟 鸟语花香 香花供养 养痈成患 患难与共 共枝别干 干卿底事 事出有因 因敌取资 资深望重 重睹天日 日上三竿 竿头直上 上援下推 推襟送抱 抱蔓摘瓜 瓜熟蒂落 落花流水 水米无交 交浅言深 深更半夜 夜长梦多 多才多艺 艺不压身 身心交病 病从口入 入门问讳 讳莫如深 深恶痛绝 绝处逢生 生关死劫 劫富济贫 贫贱骄人 人生如寄 寄人篱下 下气怡声 声振林木 木人石心 心旷神怡 怡然自得 得寸进尺 尺短寸长 长目飞耳 耳聪目明 明辨是非 非驴非马 马瘦毛长 长驱直入 入木三分 分文不取 取信于民 民怨沸腾 腾蛟起凤 凤毛济美 美女簪花 花说柳说 说黄道黑 黑灯瞎火 火光烛天 天壤悬隔 隔年皇历 历历可数 数白论黄 黄袍加身 身外之物 物换星移 移樽就教 教学相长 长年累月 月晕而风 风流倜傥 傥来之物 物是人非 非池中物 物及必反 反经行权 权宜之计 计出万全 全无心肝 肝肠寸断 断梗飘蓬 蓬户瓮牖 牖中窥日 日积月累 累瓦结绳 绳锯木断 断发文身 身体力行 行不胜衣 衣不完 兰赠药 药石之言 言传身教 教一识百 百花齐放 放任自流 流星赶月 月下老人 人杰地灵 灵机一动 动魄惊心 心慈面软 软红香土 土龙刍狗 狗彘不若 若即若离 离群索居 居安思危 危如累卵 卵与石斗 斗转星移 移山倒海 海水群飞 飞短流长 长治久安 安之若素 素昧平生 生栋覆屋 屋如七星 星罗棋布 布鼓雷门 门到户说 说三道四 四平八稳 稳扎稳打 打牙犯嘴 嘴直心快 快步流星 星火燎原 原原本本 本末倒置 置若罔闻 闻风丧胆 胆小如鼠 鼠窜狼奔 奔走相告 告朔饩羊 羊狠狼贪 贪污腐化 化为乌有 有备无患 患难之交 交淡若水 水过鸭背 背城借一 一塌糊涂 涂脂抹粉 粉白黛黑 黑白分明 明目张胆 胆战心惊 惊心悼胆 胆大心小 小廉曲谨 谨毛失貌 貌似强大 大璞不完 完事大吉 吉光片羽 羽毛未丰 丰衣足食 食肉寝皮 皮相之见 见笑大方 方便之门 门当户对 对酒当歌 歌舞升平 平白无故 故入人罪 罪该万死 死灰复燃 燃眉之急 急不暇择 择善而从 从心所欲 欲擒故纵 纵虎归山 山栖谷隐 隐忍不言 言之凿凿 凿壁偷光 光复旧物 物腐虫生 生不逢时 时不再来 来者可追 追本穷源 源源而来 来者不善 善善恶恶 恶语中伤 伤心惨目 目不暇接 接踵而来 来日大难 难以置信 信口雌黄 黄道吉日 日下无双 双瞳剪水 水火无情 情至意尽 尽如人意 意气风发 发号施令 令人作呕 呕心沥血 血气方刚 刚直不阿 阿谀逢迎 迎头赶上 上下其手 手不释卷 卷土重来 来情去意 意在笔先 先意承志 志士仁人 人寿年丰 丰亨豫大 大言不惭 惭凫企鹤 鹤立鸡群 群雌粥粥 粥少僧多 多藏厚亡 亡命之徒 徒托空言 言重九鼎 鼎新革故 故作高深 深藏若虚 虚张声势 势倾天下 下里巴人 人才济济 济困扶危 危言危行 行云流水 水泄不通 通力合作 作威作福 福无双至 至高无上 上雨旁风 风情月债 债多不愁 愁眉锁眼 眼高手低 低三下四 四大皆空 空前绝后 后生可畏 畏葸不前 前车之鉴 鉴往知来 来去分明 明白了当 当门抵户 户限为穿 穿壁引光 光前裕后 后起之秀 秀而不实 实与有力 力争上游 游刃有余 余波未平 平淡无奇 奇珍异宝 宝刀不老 老态龙钟 钟灵毓秀 秀才人情 情窦初开 开山祖师 师老兵破 破瓜之年 年富力强 强人所难 难解难分 分秒必争 争猫丢牛 牛鬼蛇神 神出鬼没 没精打 薪之忧 忧患余生 生死存亡 亡羊得牛 牛鼎烹鸡 鸡犬不宁 宁缺毋滥 滥用职权 权衡轻重 重见天日 日以继夜 夜以继日 日新月异 异端邪说 说黑道白 白璧无瑕 瑕瑜互见 见兔放鹰 鹰瞵鹗视 视而不见 见猎心喜 喜新厌旧 旧调重弹 弹尽援绝 绝路逢生 生死相依 依然故我 我心如秤 秤平斗满 满面春风 风刀霜剑 剑拔弩张 张三李四 四不拗六 六马仰秣 秣马厉兵 兵不由将 将计就计 计无所出 出生入死 死气沉沉 沉鱼落雁 雁杳鱼沉 沉李浮瓜 瓜剖豆分 分甘共苦 苦中作乐 乐极生悲 悲天悯人 人言可畏 畏缩不前 前俯后仰 仰首伸眉 眉高眼低 低首下心 心乱如麻 麻木不仁 仁言利博 博士买驴 驴鸣犬吠 吠影吠声 声威大震 震古烁今 今非昔比 比肩继踵 踵决肘见 见钱眼开 开诚布公 公诸同好 好逸恶劳 劳师动众 众口难调 调虎离山 山崩钟应 应运而生 生龙活虎 虎狼之势 势成骑虎 虎尾春冰 冰炭不投 投畀豺虎 虎口余生 生老病死 死不悔改 改邪归正 正理平治 治国安民 民保于信 信及豚鱼 鱼贯而入 入不敷出 出入人罪 罪有应得 得过且过 过目不忘 忘其所以 以莛叩钟 钟鸣漏尽 尽人皆知 知难而退 退如山移 移天易日 日就月将 将信将疑 疑信参半 半吞半吐 吐刚茹柔 柔茹刚吐 吐哺握发 发愤图强 强聒不舍 舍生忘死 死不瞑目 目送手挥 挥戈反日 日暮途穷 穷奢极欲 欲罢不能 能工巧匠 匠心独运 运用自如 如应斯响 响彻云霄 霄壤之别 别具一格 格格不入 入井望天 天翻地覆 覆车之鉴 鉴影度形 形枉影曲 曲高和寡 寡见少闻 闻过则喜 喜从天降 降心相从 从井救人 人心所向 向天而唾 唾手可得 得意忘形 形影相随 随俗浮沉 沉冤莫白 白云苍狗 狗头军师 师出有名 名正言顺 顺水人情 情急智生 生离死别 别有用心 心如死灰 灰心丧气 气焰熏天 天长日久 久安长治 治病救人 人心归向 向壁虚造 造谣惑众 众擎易举 举案齐眉 眉目如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 画虎类狗 狗仗人势 势焰熏天 天悬地隔 隔世之感 感激涕零 零敲碎打 打成一片 片甲不回 回天之力 力不从心 心坚石穿 穿井得人 人亡物在 在所不惜 惜墨如金 金枝玉叶 叶落知秋 秋色平分 分斤掰两 两瞽相扶 扶危济困 困兽犹斗 斗鸡走狗 狗血喷头 头童齿豁 豁然贯通 通今博古 古调单弹 弹尽粮绝 绝无仅有 有枝添叶 叶公好龙 龙马精神 神魂颠倒 倒持泰阿 阿其所好 好为人师 师出无名 名存实亡 亡魂丧胆 胆大包天 天怒人怨 怨天尤人 人己一视 视同路人 人尽其才 才疏意广 广土众民 民胞物与 与世无争 争权夺利 利欲熏心 心灵手巧 巧不可接 接三连四 四亭八当 当务之急 急流勇退 退避三舍 舍己救人 人心不古 古貌古心 心手相应 应付裕如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罪恶滔天 天昏地暗 暗箭伤人 人存政举 举世瞩目 目无全牛 牛刀割鸡 鸡鸣狗吠 吠形吠声 声应气求 求田问舍 舍己从人 人微权轻 轻重倒置 置之脑后 后来居上 上下一心 心灰意冷 冷语冰人 人不聊生 → 生搬硬套 → 套头裹脑 → 脑瓜不灵 → 灵丹妙药 → 药到病除 → 除暴安良 → 良辰吉日 → 日薄桑榆 → 榆次之辱 → 辱国丧师 → 师不宿饱 → 饱谙经史 → 史不绝书 → 书不尽意 → 意出象外 → 外感内伤 → 伤财劳众 → 众川赴海 → 海波不惊 → 惊才风逸 → 逸尘断鞅 → 鞅鞅不乐 → 乐不极盘 → 盘根错节 → 节哀顺变 → 变本加厉 → 厉兵秣马 → 马尘不及 → 及第成名 → 名标青史 → 史策丹心 → 心谤腹非 → 非誉交争 → 争长黄池 → 池鱼林木 → 木本水源 → 源清流净 → 净几明窗 → 窗间过马 → 马迟枚疾 → 疾不可为 → 为德不卒 → 卒极之事 → 事半功百 → 百态横生 → 生别死离 → 离本徼末 → 末大不掉 → 掉臂不顾 → 顾彼忌此 → 此唱彼和 → 和蔼可亲 → 亲不隔疏 → 疏不间亲 → 亲操井臼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是什么意思?

马。

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龙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追崇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祖先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

这匹由民族的魂魄打造出来的龙马力大无穷,雄壮无比,追月逐日,乘风御雨,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也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生动比喻,是中国人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

关于西游记的背景资料

黄帝《阴符经》第一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话,把穷理尽性至于命的功夫都概括了。

天之道,有阴有阳,也有五行;观天之术有独特的规矩,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运动、二十八星宿的运转、九星的旺相休囚废,可以穷究其中蕴含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之理,由此八卦之理,归而守中,中即是玄关。

认识和领悟宇宙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宇宙之中存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循环,但也存在着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

道分而为天地,天地分而为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灵,本与天地同体,然人所受于天地,有纯杂不同,故必见天之道,执天之行,则道在我矣。圣人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的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从这种消极的道德人作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的克己,才能够积极的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惟有谦卑退让,才能格外的令人尊敬钦佩,作事也格外的顺利,容易成功。

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佛法说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实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跟哲学。天道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吃亏的,要受到补益。中国的圣哲,儒家、佛家、老庄的垂训,都是反覆的叮咛,说明这个道理。《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一切道德都在谦德里面: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礼义廉耻。

凡人对于谦德善行,都是恭敬欢喜;而对于骄满恶行,都是怨怒隐恨。那么天道的降福降祸,说是天道,实是人情;说是天降,实由自作啊!天道就是人事的表现,《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们为善加福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福;我们为恶加害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祸。从此可知,我们对面的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随处都是有天理存在其中的。“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宇宙之大,皆天之所包。天之体用在我,尚有何出于天之外者乎。”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观天之道在致中

一阴一阳曰道,阴阳相推曰行。天之道,天心也;天之行,无为也。观天之道在致中,执天之行在致和。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

《皇帝阴符经》开篇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宇宙天地,大道,说法不同,名称有别,而理实则相通,宇宙所以总摄整个星空,天地所以能覆载万物,孕育造化万物,总不外乎一大灵机之所为,宇宙如无核心中灵机的运转,宇宙将一时俱崩,所有天体即成一盘散砂,宇宙的万事万物,天地人无不在一个自然的大道规律中正常运行,人世间为人做事,要顺应天道,我们对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随处都是有天理存在于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逆道而行,天道所谴。而修道的机理,同宇宙天地的运行之理也是分毫不差,懂得宇宙天地的运化之里,修真的妙理,也就尽在其中。

《易经》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的运行康健刚常,君子要顺天意,体察天道而行才能够生生不息。现代的人,尤其是在被无神论战天斗地的文化浸染久了,很难理解正统的神传文明之广袤深邃,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我们应当勉励自己,自立自强”,事实上,稍有社会阅历的人都有体会,很多事物的发展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论你怎样努力、绞尽脑汁,往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而有时周密的着某事,那件事情好象有意与我们捉迷藏,它绕过我们经历了一连串的偶然、意外之后得到最好的结局,不得不让人感叹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阴阳,不是虚玄的,一一都有事实可以做为依据:譬如,有日必有夜,有寒必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由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一一都是一盈一虚,一消一长。从这个道理推及到人事,也是如此:例如说人事的一盛一衰,一苦一乐,一忧一喜,一治一乱等等。但是天时的阴阳,有一定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而人事的盛衰,则是随著人心的动向,变化无常。这种无常的变化,乃是依著天道一阴一阳有一定的标准,发动出来的。我们试说如下:

比如说一个人若是喜欢骄傲,就一定会有忽然倒架子的时候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懒惰安逸,就一定会有极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若是喜欢悭吝贪钱,就一定会有嫖赌浪费之子孙替他破败;一个人若是喜欢机巧计算,就一定会有糊涂愚笨的子孙被人欺骗。这些变幻的人事,有智慧的人,自然会留心看得出来,晓得与日月起落、寒暑往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天道是个太极图,半边是黑的,半边是白的,中间有一个界限;过了这个界限,阴阳失去了平均,就要起变化了,这叫作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生;换句话说,就是盛极必衰,消极必长。

古今以来的伟大圣哲,都能够洞悉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教人常须自己立在吃亏的地位,就是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克己利人。凡俗之中,没有见识的人,是一定不肯做这种吃亏事的。在新学家而言,还要讥笑的说,这是消极的道德。要知道一切伟大积极的事业,都是从这种消极的道德人作出来的:因为惟有消极的克己,才能够积极的利人;惟有舍财不贪,才能兴办公众的利益;惟有谦卑退让,才能格外的令人尊敬钦佩,作事也格外的顺利,容易成功。开始似乎是吃亏,后来仍然是会得到大便宜的。

浅见无知,止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的对面。譬如像下棋一样,止看得一著,看不到第二、三著。不知道世间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动一著,对方就要应我一著,而且马上就有第二三著跟著来。佛法说明一因一果、感应的道理,实在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跟哲学。我把下棋拿来作譬喻:我们说一句话、作一件事,都是对人动了一著棋;我们出言作事的时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对天公动了一著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们下棋的对手。

我们对一只狗,表示好意,狗就会对我们摇摇尾巴表示亲热;若是恶声对他,他就会拖下尾巴走开。对人则更不用说了!我若是对待别人谦和宽厚,别人就会感谢;若是待人骄傲刻薄,别人就会怀恨在心;这还是小的对手。若是我们欺淩了没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们受了损害还不觉得。或是藉著特别的地位,例如作官、作公司的经理等职务,暗中谋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对于灾难不肯救济,自己家里却是享用舒服。这些事,众人固然是无可奈何,法律也办不到他,他算是棋赢了,他对方的棋都输了。可是天道却是不许他赢,会替众人作他的大对手,老天只要轻轻的动一著,就叫他满盘棋子都呆了,到底使得他一败涂地;这叫作‘人有千算,天止一算。’我们天天都是在对人下棋,实际上是在对天下棋;若是对人赢得愈大,就会对天输得更厉害。反过来讲,若是人肯让松些,还处处帮旁的人一著,使旁人免得输,而我自己的棋,也是不会大输的,反而要对天赢了一盘很大的棋呢!

上面所说的范文正公,是个最显明的例子,他本来很穷,作了将相几十年,到死的时候,仍然没有私人的田产园宅。若是从俗人的眼光看起来,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对天却是赢了一盘大棋,他的子子孙孙,多是贵盛贤才啊!其余的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几位,都是肯输棋的,到后来都赢了天公一盘大棋。而那些会赢棋的许多人,发了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财的,却是后来被天动了一著,就都输完了。古人说的:‘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阴阳的定律,是要平均的,人们作的事情过了分,就是失了平均。由于我们的心,先违反了阴阳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应,受到阴阳定律制裁,使回归到平均的状态。天公下棋,是不动心,也不动手的,而人们就自然输了。譬如对墙壁抛皮球,球自然会回抛过来,抛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墙壁本身,亦并未动手费力。所以《书经》上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就是自作业,自受报;这跟佛经所说的:‘自造因,自结果。’正是一样的道理。

而所谓的人定胜天,也不是真正的胜了天,这是说人照天的定理,存心作事,究竟会得到后来的胜利。本来穷困的,后来亨通了;本来忧患的,后来得到安乐。这样的胜利,便是天理的胜利。我虽然说善人对天赢了棋,实际上就是天赢了;须知天道是永不会输的。天道一阴一阳的平均,就是中道,又称中和;《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世间的人事若是失去了平和,就会引起天道的变化;就像如战争及饥荒等等的大劫数,都是由于人事的不公平、人心的不中和而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无论暂时的胜负如何,结局仍然是两败俱伤,就是暂时胜利的,也将终归于失败。请翻一翻世界各国的历史,就知道赢棋的,到底也都是输了,这就可以知道天理终久是公平的。人心的不平不和,究竟是会被天理裁制的。

天道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就是过分的,要受到制裁;吃亏的,要受到补益。中国的圣哲,儒家、佛家、老庄的垂训,都是反覆的叮咛,说明这个道理。《易经》上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祸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又说:‘惟天福善祸*。’(这个*字,不是单指,而是指一切事情的放纵与过分,可以说就是骄满。又再具体的说,就是骄奢*逸,贪狠暴横。)*字的对面就是善。善字的意义甚为广泛,若是要确切的说明,众善都含有谦德的意义,都是以谦德为基本。《易经》是说明天道的书,乾坤两卦是总说天道的大意:乾卦说:‘能利天下,而不言所利’,这就是谦德的意义。坤卦说:‘坤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不敢成也。’这句的解说,是才华不露,功名不居,就是不务名,不夸功,也是谦德的意义。《金刚经》说:‘度尽众生,自觉未度。’又说:‘布施济众,不觉有施。’这是世界最高的道德,也包含了谦德在内。

再说,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都是义务心重,权利心轻。而义务心,是自己觉得我对他还有义务应尽,这就是谦。世间作恶的人,不过是权利心重,没有义务心。古语说,重利轻义,正是谦德的反面。所以,一切道德都在谦德里面:由谦发动,对父母兄弟,就是孝悌;对社会人群,就是忠信礼义廉耻。凡人对于谦德善行,都是恭敬欢喜;而对于骄满恶行,都是怨怒隐恨。那么天道的降福降祸,说是天道,实是人情;说是天降,实由自作啊!上面的文已说过,天道就是人事的表现,《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华严经》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所以,我们为善加福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福;我们为恶加害于人,我们自然还得其祸。从此可知,我们对面的一切人、一切物,就是天,随处都是有天理存在其中的。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天理可以表现。

那么我们对他们作事、说话,起念头、表示脸色,都要格外的小心注意。虽然他们或是愚笨,或是怯懦,或是老弱、孤儿、寡妇,无人帮助;我们若是欺淩了他们,我们在不久的将来,我自己、或我的子孙,也会同样的愚懦孤寡,被人欺淩。反过来说,若是我们对于这些无力可怜的人,心存慈愍,并且设法帮助他们,后来我也会得别人的帮助,而我的子孙则永远不会愚懦孤寡,被人欺淩了。这种天理循环的感应果报,有智慧眼光的人,自然能在社会上,一家一家的人事上来观察,更可以在历史上,一个一个善恶的人的结果来证明。这也是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啊!

“五十而知天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天人合一”是形容人与天地万物和谐融洽的最高境界。既然天与人是这样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探知天命,又如何去守护、遵行他呢?

汉朝的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还有两个别的说法,分别是天人相应和天人合德。“天”和“德”,是古人思想与行动的法则。天,是主宰天地不可违抗的力量。德,是古人心里对正义与善良的定义。

天人合一的概念,在儒、释、道三家中,都是开篇明义的要旨。中庸的第一句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即“上天赋予人的就是人的本性”。追本溯源,上天赋予人的才是一切教化的根本。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们应该遵奉道,也应该遵奉天。而佛教中说的三十三层天,也是高于凡人的玄妙智慧所在。

古人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了解天命,并身心统一地去实行天命。在观天之道之前,古人几千年来都秉承敬天顺天,信神拜神这样的习俗。《礼记.中庸》说:“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郊社之礼,指祭天地之礼,冬日祭天称“郊”,夏日祭地称“社”,合为“郊社”。

《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古代天子把治理国家的成功归功于上天的指示、帮助和保佑。

祭天是朝廷吉礼中的第一礼仪,因此荀子讲礼有三本,分别是天地、先祖和君师。春秋时的子产也说出了礼与敬天的关系:“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由此可见,礼乐昌盛,是因为敬天知命,而礼崩乐坏,自然也是因为逆天叛道了。

古人爱自然、保护自然,也是因为他们对天地的尊敬。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说:“天地生万物,而又唯圣人能与天地合其德”,他的窗前草不除去,有人问其原因,他说:“欲常见造物生意。”他认为天地造万物,善良的人会维护万物生机。

程颢说:“天道好生,仁人亦好生。天道无亲,惟仁是与。行与天合,故曰:‘所以事天也’”,他认为世间生灵皆可珍惜,如鱼跃鸢飞,活泼的表现着宇宙生命的和谐,当皇帝折断柳枝时,他劝阻说“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

顺应天时也是一种对天地的敬奉,根据大自然的规律制定历法,安排农业和日常生活。尚书《尧典》中记载,尧帝即位的首要大事就是分命四位大臣,驻守四方之地,观天象,制历法,授民时。

古代有专门记载天时规律的文献,叫作“月令”,如《礼记·月令》的第一部分,详述正月的日月星辰的变化、动植物的物候特征,而根据这些推断出每个月适宜或忌讳做的事,就叫作奉天时或动善时。

天人合一也叫做天人合德,是指人不但要敬天,还要怀德,在不断反观内省,修正自身的过程之后,获得通彻豁达,观天知命,甚至了悟天机的胸怀与智慧。

由此,孔子提出道德修养中的克己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道家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佛家亦通过修炼,看破因果回圈,超脱出轮回生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们不但可以通过自省而获得智慧,也会因为一颗虔诚自省的心而感动上天。殷商史上记载了一段故事,商朝君主成汤在位时,国家久旱无雨,于是成汤沐浴斋戒,修剪头发,在桑林旷野向上天祈祷:“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大意是说,如果朕自身有罪,不要怪罪于百姓,如果百姓有罪,那是因为朕没有带领好他们。因为成汤自责的心非常真诚,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就下起了大雨。成汤的这种敢于反省自身而无所保留,爱民如子的精神,感动天地,也成为后世的典范。

董仲舒在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同时,向汉武帝进言说:“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之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恐惧,其殃咎乃至。”

他认为自然界的灾异或祥瑞是上天给人们的警示或嘉奖,与国家的兴亡息息相关。他劝谏君主必须按天意行事,当日蚀、月蚀、地震、山崩、洪水等灾变发生时,往往都有与其相对的原因。

《说文解字》中说,天垂四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天人感应,因果关系,如影随形。翻开人类历史的各种史料,治世与乱世交替出现,祥瑞与天灾此消彼长。然而,史书也记载下行善者瘟疫不侵、水火不殃,善感天地的故事。正所谓,“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得到上天的庇佑,又怎么会没有福分呢?

历史上的一些预言,是先觉高人通过观察天象,预示未来世间的大事与朝代的变迁,如三国时诸葛亮的《马前课》、宋代邵雍的《梅花诗》和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等。

智者见微知著,察人所不察,审慎者会选择趋吉避凶。善良的人自然能得到上天的护佑,也比较能体察天意,达到人与天和谐的境界,敬天顺时,使身心与天道自然统一,自然能常处于不败之地。

古人的智慧中所讲的审时度势,避祸趋福,其实不仅是聪明,是顺应天意的智慧。只有对周遭的形势有深刻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够预先推断事情的走向,而使自己做出避祸趋福的行动。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下面从“天之道”“天之行” “观” “执”“尽”这五个方面试着作浅读。

首字“观”,《说文》中说:“观,谛视也。”谛视就是仔细、详细地察看、审察之意。易经观卦与临卦彼此是“综”卦,都有察看之意,但临是由上往下看,而观是由下往上看。《杂卦传》解释:“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唐.张果:“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

清.刘一明注:“何谓观,格物致知之为观,极深研几之为观,心知神会之为观,回光返照之为观,不隐不聃之为观。”

为何只言“观天之道”?而不言观天地之道呢?

宋.朱子是这样说的:“道分而为天地,天地分而为万物。万物之中,人为最灵,本与天地同体,然人所受于天地,有纯杂不同,故必见天之道,执天之行,则道在我矣。言天而不言地者,地在其中矣。”

诸家对“道”的一些描述:

《朱子语类》:“《阴符经》所谓自然之道,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

《道德经》二十五章描述道:“有物混成,先于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宋.夏元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宋.朱熹说:“所以循环者乃道也。”

天之道

地球随太阳转,月球随地球转,地球和月球共同随太阳转。

太阳是恒星是大中位继明不息,是中心,其数为一。

地球行星是小中位绕太阳运行,居太阳与月球之中,其数为二,具双重性,既是内也是外:是月球的中心为内;同时又是太阳的周行体为外。

月球卫星是纯周行体,是外,其小中心是地球,其大中心是太阳,其数为三。

“在天星象,北辰居其天中,寂然不动而众星拱之随斗标,昼夜旋转周天,此天向一中分造化也。”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观天之道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易.系辞》:“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系辞》:“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返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易.系辞》:“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易.系辞》:“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现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道有变动,故曰爻。”天道、人道、地道三才之道有变动故称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系辞》:“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

“圣人之作《易》,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易经“观”卦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

《易.系辞》:“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天之行”

明.吕坤这样描述的:“天道于穆,不可窥测,然四时行,百物生,天之行也。”

明. 焦竑:“天之行,无为也。”天无为则物自化。

清.徐大椿 :“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

《易.系辞》:“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明生焉。

执者,“手持曰执” ;“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 “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以手,而执之以机。”

清.刘一明注:“何谓执,专心致志之为执,身体力行之为执,愈久愈力之为执,无过不及之为执,始终如一之为执。”

执天之行:

易乾卦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以执天之行以自行,勇猛精进而不止。

宋.俞琰:“人能观天之道而存其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则与天为徒,尽矣。”

清.徐大椿:“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

“尽”矣。清.徐大椿说:“宇宙之大,皆天之所包。天之体用在我,尚有何出于天之外者乎。”

我们来看唐.宋.元. 明. 清.各家之言:

唐.张果:“观自然之道,无所观也。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心深微而无所见,故能照自然之性。唯深微而能照,其斯之谓阴。自然之行,无所执也。不执以手,而执之以机。机变通而无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其斯之谓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

唐. 李筌:“天者,阴阳之总名也,阳之精气轻清,上浮为天.阴之精气重浊,下沉为地,相连而不相离。......观天地阴阳之道,执天五气而行,则兴废可知,生死可察。除此之外,无可观执,故言尽矣。”

宋.俞琰:“自然而然者,天之道也.左旋右转而昼夜弗停者,天之行也。”

宋.俞琰:“人能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则与天为徒,尽矣。”

宋.夏元鼎:“要当执天之行,须不离于十二时中。一语一默,一呼一吸,阴阖阳辟,西没东升,风云发泄于七窍,坎离交会于元宫。天以是道而运行乎万化,我是道而操履于一身。”

元.王道渊:“观者,仰观于天也,仰见其天道,日月运行,风云变化,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雨泽。一暑一寒,一来一往,此天道运化以行鬼神,所以生物之大功也。至如在天星象,北辰居其天中,寂然不动而众星拱之随斗标,昼夜旋转周天,此天向一中分造化也。北斗属水,水得六数,何以有七星?南斗属火,火得七数,何以有六星,此水火互交,自然之道也.是以圣人见天道如此,返求于身,观之我身即天地,故执天以行之也。人之一呼一吸,即乾坤阖辟也。水上升,火下降,即日月运行也。”

明. 王文禄:“一阴一阳曰道,阴阳相推曰行,目见曰观,手持曰执。身心体悟,非可拘于手目也。”“观天之道若悟先天,执天之道若体后天。”

明. 焦竑::“天之道,无心也。天之行,无为也。,观而执之,则心无其心,行无其行。岂复有馀事哉。”

清.徐大椿:“天道者,天之所宰所以立乎气之先者也。观者,推测而精察之,则天之体可明矣;天行,天道之转运,所以鼓动万物者也。执者,操持而卷舒之,则天之运可握矣。”

清.刘一明注:“观天道,无为之功,顿悟也,所以了性。执天行,有为之学,渐修也,所以了命能观。能执,用阴阳之道以脱阴阳。”

黄帝公孙轩辕:“天无为而自化,观天之道,所以致中也,执天之行,所以致和也。尽矣,无欠无馀也。”

综述: “一阴一阳曰道,阴阳相推曰行。 ”“天之道,天心也;天之行,无为也。” 观天之道在致中,执天之行在致和。“观天之道而存其诚,执天之行而自强不息。”

什么叫生态灾难

关于西游记的背景资料

我来答

woaixcj

LV.5 2007-05-05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参考资料:

://.douban/subject/1029553/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关于西游记的详细资料

1、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弟子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2、创作背景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 岁的和尚玄奘徒步游学天竺(印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3、文学成就 中国古典中,《西游记》的内容最为庞杂。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1、国内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自《西游记》之后,明代出现了写作神魔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邓志谟的《铁树记》、《飞剑记》、《咒枣记》、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等。 《西游记》对戏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清代宫廷大剧《升平宝筏》是西游戏,十本,240出。《西游记》不但有续作、仿作,对后世的、戏曲、宝卷、民俗都产生影响,清朝子弟书里都有《西游记》的鼓词,可见影响之大。 2、国际影响 据初步统计,《西游记》已有日、英、德、法、意、西班牙、俄、捷克、罗马尼亚、朝鲜、越南、波兰、匈牙利、世界语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日文译本最多约三十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 198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读物就有五十多种,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使少年儿童爱不释手。《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和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 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在中、法两国**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 猪八戒也不甘落后,以《猪八戒背媳妇》为名的木偶剧曾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木偶节上获得最高奖。大量事实说明,西游文化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 百度百科-西游记

103 浏览18654 2019-06-01

西游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 玄奘取经线路图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

37 浏览1143 2017-12-16

<<西游记>>的写作背景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西域记》十二卷。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人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五兔变化的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259 浏览17455 2017-11-25

西游记作者介绍及历史背景

1、作者简介: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2、历史背景:唐太宗贞观元年,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出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艺术想象奇特,丰富、大胆,在古今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孙悟空活动的世界近于童话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丰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于现实生活,在奇幻的描写中折射出世态人情。 《西游记》的人物,情节,场面,乃至所用的法宝,武器,都极尽幻化之能事,但却都是凝聚着现实生活的体验而来,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气息,折射出世态人情,让读者能够理解,乐于接受。 百度百科-西游记

50 浏览23067 2019-04-30

西游记作者背景

吴承恩(约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家,著名神话《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行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作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禹鼎志》。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怿、神话,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脏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脏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脏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怿吃人,贪财好色,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推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2 浏览100 2016-12-20

评论两句13

精彩推荐

生态灾难(ecological disaster)是指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而给社会、给人类所带来的灾难。如因无节制地开垦土地、无节制地滥伐森林而使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给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是生态灾难。如2008 年1月中旬开始,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少地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遭受了极大破坏,造成了一场生态灾难生态灾难,可说是这世纪最普遍的灾难。那么,哪些是属于生态灾难呢?生态

灾难(eco-disaster)是指特殊干扰引起的生态性结构损毁与功能丧失,进而造成对相关生命的伤害,冲击与灭亡等灾难。灾难幅度有大有小,大型生态灾难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大,伤害范围广,复原时间长。这些生态灾难是怎么来的呢?早期虽然这些人为生态灾难的类型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以下荒谬的相同之处。

享受利益的与负担损害的总是不同的一群,搞破坏的与搞拯救的也是不同的一群,代罪羔羊总是在历史重演。经济系统的不完善总是牺牲生态为代价,不仅转嫁环境成本给人民,还要国家动用人民纳税来补贴处理,造成贫富更加悬殊。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收成了许多沉重的生态灾难,例如干旱,洪水,土石流与沙尘暴等等。有了这么多的案例与教训,人们对生态的无知、冷漠与傲慢所酿成的生态灾难不仅摧毁自然,甚至毁灭自己。

因此,生态灾难需要慎重管理,不仅要事后恢复,更是要事先预防。首先,国家需要生态安全的保障,因为许多生态灾难都是渐进形成的,这需要国家的监测与因应。其次,个人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太多生态灾难都是无知制造的,这需要个人的警觉与认知.面临这么多的生态危机,所剩的时间不会太多,人类必须尽快在拯救和毁灭之间作个选择。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使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

(2)使生物种类发生改变。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在一个生态系统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自然抑制因素所致。如1859年有农民从英格兰带了25只野兔到澳大利亚,由于没有天敌,造成澳大利亚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又如,1906年美国亚利桑那洲的卡巴森林为保护鹿群,捕杀肉食动物,导致鹿群大量繁殖最后没有食物,濒临灭绝等。

(3)对生物信息系统的破坏。生物与生物之间彼此靠信息联系才能保持其集群性和正常的繁衍。人为地向环境中施放某种物质,干扰或破坏了生物间的信息联系,有可能使生态平衡失调或遭到破坏。例如自然界中有许多昆虫靠分泌释放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成虫交尾,如果人们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能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则雌虫的性外激素就失去了引诱雄虫的生理活性,结果势必影响昆虫交尾和繁殖,最后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甚至消失.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

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现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产生的原子氯通过连锁反应而实现的。最近研究表明,南极上空15-20千米间的低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已减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损失可能高达95%。北极的平流层中也发生了臭氧损耗。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1%,皮肤癌增加4%,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

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大约为230亿吨。比20世纪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

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全球土地面积的15%已因人类活动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蚀占55.7%,风侵蚀占28%,化学现象(盐化、液化、污染)占12.1%,物理现象(水涝、沉陷)占4.2%。土壤侵蚀年平均速度为每公顷约0.5-2吨。全球每年损失灌溉地150万平方公顷。70%的农用干旱地和半干旱地已沙漠化,最为严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

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目前,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据研究证实,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

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其污染可持续20年之久。塑料袋在自然状态下能存在450年之久。当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对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种建筑物的影响和侵蚀已得到公认。有害废物的转移常常会演变成国际交往的政治。发达国家非法向海洋和发展中国家倾倒危险废物,致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导致接受地的环境污染和对居民的健康影响。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历年堆存量已达60多亿吨,侵占土地面积达5亿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千克。

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

功能。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100年来,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坏。另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如果用陆地总面积来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6.6%。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类,已将生存的地球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种性减少是指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生物物种,

由于生态环境的丧失,对的过份开发,环境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等原因,使这些物种不断消失的现象。据估计,地球上的物种约有3000万种。自1600年以来,已有724个物种灭绝,目前已有3956个物种濒临灭绝,3647个物种为濒危物种,7240个物种为稀有物种。多数专家认为,地球上生物的1/4可能在未来20-30年内处于灭绝的危险,1990-2020年内,全世界5%-15%的物种可能灭绝,也就是每天消失40-140个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枯竭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似乎无所不在。然而饮用水短缺却威胁着

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的年耗水量已达7万亿立方米,加之工业废水的排放,化学肥料的滥用,垃圾的任意倾倒,生活污水的剧增,使河流变成阴沟,湖泊变成污水地;滥垦滥伐造成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饮用水在急剧减少。水荒,向人类敲响了警钟。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生化需氧量(BOD)值超过6.5毫克/升,水中氮和磷污染,污染河流含磷量均值为未受污染河流平均值的2.5倍。另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3个国家为严重缺水,危及20亿人口的生存,其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许多科学家预言:水在21世纪将成为人类最缺乏的。正如人们所希望的,不要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核污染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反射性污染。

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如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13万人被疏散,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噪音污染

工业机器、建筑机械、汽车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产生的高强度噪音,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健康。

人炸,已使地球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已使其伤痕累累;生态失衡,已使她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物种灭绝危及整个生物圈。面对无穷无尽的污染,河流在悲泣,泉水在呻吟,海水在怒号。森林匿迹,溪流绝唱,草原退化,流沙尘扬。我们的地球,正超负荷运转;我们的家园,正走向衰亡,人类的警钟,是自己把她敲响,挽救自然,挽救生态,挽救环境,挽救地球已刻不容缓。否则,人类的末日将是自己酿造的一杯毒酒。现在地球上的生态灾难,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且毫无冷场,空间尺度之大横跨陆海空,时间尺度之大影响数十代.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果关联复杂得难以想像,生态灾难牵涉层面之广难以衡量.根据世界守望机构的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高达1,000万以上.以下让我们来看看分别在天空,陆地,海洋正在进行的全球性,区域性与地方性的生态灾难。

臭氧层破洞

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生态灾难之一是天空的臭氧层破洞.臭氧层因人类活动的破坏变得愈来愈稀薄.臭氧层阻止辐射抵达地表,如果臭氧层继续消失,地球上的生命将不保.科学家指出,臭氧层变化只要达到1%,10年之内就可能导致几千万人罹患皮肤癌.2000年南极臭氧层破洞面积已达2,830万平方公里,已经比三个美国还要大,而且扩展到南美洲南端的上空.北极上空也已经出现臭氧层破洞,将会影响西欧,东北亚及北美洲等稠密人口的地区.

莱茵河恐怖污染

再来看欧洲陆地一场人为蓄意制造的区域性生态灾难--莱茵河恐怖污染.德国国家电视台ZDF揭开近年莱茵河生态灾难的祸首,即前苏联秘密特工的恐怖活动.1986年间,欧洲的大型化工厂,制药厂及其仓库接二连三发生爆炸,剧毒化学物质流入莱茵河,带给流经多国的莱茵河一场毁灭性灾难,死鱼堆积如山.甚至经过十余年后的今天,附近居民各种怪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阿玛斯号漏油污染

在台湾海洋意外发生的地方性生态灾难--阿玛斯号漏油污染.阿玛斯号在恒春鹅銮鼻东方海域发生触礁搁浅海难,船上重油与柴油约有1,100吨外泄而污染鹅銮鼻海域及海岸,在东北季风的吹袭下,垦丁国家公园的龙坑生态保护区首当其冲,珊瑚礁等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近二十年来,全球各地因船难油污而造成的生态灾难层出不穷,对生态,渔业,观光都造成了致命冲击。

制造生态灾难,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历史上,甚至史前时代,也可见到许多人为的生态灾难。中国汉代繁荣一时的楼兰古国因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化而亡国,这是历史记载的人为生态灾难。科学杂志日前发表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造成各大陆史前动物的大规模灭绝,这是史前时代的人为生态灾难。“目前人类对保护地球的意识空前地提高,但大规模、大范围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行为并没有减缓。我对人类在科技上的成绩感到鼓舞,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又使我绝望。”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海洋的保护是相对落后的。因为人类一直都认为海洋是这样的巨大而丰富,难以想象人类的活动会对这样的巨人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幸的是,我们已经对海洋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10年里,人类对大气化学构成的认识进步了很多。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温室气体’这样的名词,也知道工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地球气候变暖。但是人们对‘温室气体’的其他危害还一无所知,就像10年前一样无知。”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人类种植农作物的同时也破坏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后随河流被冲到海洋里。在海洋里,农药和杀虫剂不断积聚,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人类要改变种植的农作物的种类,要多种深根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持水土。”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温室气体使大气的温度升高,同时也使海洋的水温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温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灾难,因为洋流的运动会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温一样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合成化学制剂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但是它们也是干扰荷尔蒙的元凶。合成化学制剂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影响了人类和所有野生动物的繁殖和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禁止合成化学制剂在商场里出现,我们还要继续承受它们带来的副作用。”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问题上,‘地球峰会’可以说是一次转折点。希望人们能意识到,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湿地、森林等自然环境的保护将影响未来地球的运作机制。”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编辑本段警示

“如果人类持续现在的行为而不做任何改变,那么到21世纪结束的时候,地球上的物种会减少一半。如果这些数据都不能改变人类的行为,还有什么会使人类警醒呢?”

―――E.O.威尔逊,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

“当被问到‘你从自然得到什么东西?’时,大多数人的回答是食物、纤维、药物和基因。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生态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其他服务。它净化着空气和水源,调节着气候,使贫瘠的土壤肥沃,控制着害虫和病原体。只有当我们失去这些服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可贵。”

――――简·卢布彻科,美国俄勒冈大学海洋生态学家

“厄尔尼诺现象使人们开始警觉,但是谁也说不清下一次厄尔尼诺什么时候再来。没有人知道,它的恶果是渐变的还是突变的。如果是突变的,那自然就是不准备给人类任何机会了。”

――――雪莉·罗兰,加州大学埃文分校大气化学家

“农业和野生动物的关系已经得到重视,但农业和海洋的关系却还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前曾经有人警告过,再不控制农业,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现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农业,海洋就要完蛋。”

――――韦斯·杰克森,农作物遗传学家

“100年前,当飓风袭击人类时,当时的人们只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已经能够预报飓风,了解飓风的力度和方向,为人们尽量减少损失。100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同样了解其他极端的自然灾难。”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学海洋地图学家

“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化学制剂能够进入子宫,影响人类的大脑发育、影响免疫系统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人类需要聪明的后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订者。”

――――柯尔朋,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野生动物与污染物部主任

“历史证明,少数人的意见可以唤醒公众的关注,进而改变社会发展的方向。现在科学家们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提出更多的、更明确的证据使公众和政策制订者改变想法。”

―――哈尔·穆尼,斯坦福大学环境生物学家. 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注意保护环境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在古代,人类和自然是不平等的关系,人类是弱者,处处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却无力改变自然。于是人类把大自然视为敌人,战天斗地成为一项难得的品质,愚公精神千百年来受到不断颂扬。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森林和湿地。于是,“温和的自然”变为“凶恶的自然”,人类施加给它的,它最终都要归还人类。被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区,畸形儿和绝症的出现比率大大高于正常;石油一旦枯竭,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必定遇到问题;气候异常必定带来水灾或干旱,饥荒也将伴随着种种天灾降临人间。“凶恶的自然”将再一次让人类成为弱者,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又将回到起点。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就必须保护“温和的自然”,不让它继续恶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在自信心极端膨胀之后的可贵共识。

世界各国也都意识到这个问题。10年前,178个国家的***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聚集,共同商讨保护环境的问题。与会***保护地球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人类的和发展。19年,160个国家在日本京都签订了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减少排放阻碍经济发展,美国这个二氧化碳头号排放国却拒绝执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地球峰会”上,各国***和科学家继续商讨改善环境的。

环保意识在增强

经过长期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为很多人和所接受,人们开始关心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并希望这种影响不会恶化自然环境。间开始通过合作来处理环境问题,1992年里约热内卢峰会、19年京都气候会议和去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都体现出了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虽然,美国因为自身利益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对未来跨国环境合作造成重大损害,但国际环保努力的进程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清洁汽车问世

汽油电动混合型汽车已经问世,并且已经在日本、西欧和美国的道路上行驶,这种汽车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国克罗拉多州的“超级汽车”公司的发明家们正在研制零排放的汽车。其中一种汽车设计是以氢气作为燃料,发明者声称,开这种汽车外出度可以不带饮用水,因为这种汽车排出的就是100%的纯净水。而电动汽车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个人代步工具。

封杀12个“环境杀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会议上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12种碳、氯制剂的化学药品。此举是为了保护空气、水和土壤不受污染。会议呼吁限制或完全消除顽固的有机污染物如氯气、DDT农药和PCB农药等等。1987年通过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协议已经发挥作用,地球臭氧层的破坏速度变缓。

生态旅游的发展

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生态旅游社会”把生态旅游描述为“保护环境和支持当地人民的负责任的旅游”。生态旅游和它所产生的利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支持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来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长。自然环境同文化传统一样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动力。但环境主义者仍然担忧,生态旅游市场经济的作用远远大于保护环境的意义。

企业的环保运动

大公司日益意识到,环境保护能够帮助它们吸引更多的客户。施乐公司的“无废物”回收了该公司工厂2002年产生的80%的无危害固体废料。它还把6万多吨的已填埋电子废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乐公司的这个举动一年可节约数百万美元。施乐公司的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受到环保团体的欢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识到环保回收的巨大作用,壳牌、IBM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清洁”。

更环保的建筑

环保建筑物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减少能量消耗。欧洲一些民宅的屋顶开始安装吸收太阳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壕沟”公司也开始在办公室的屋顶安装高性能的隔热玻璃。而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会总部的办公楼的环保设计更是超出一筹,利用特殊贮水装置,办公楼的抽水马桶用收集的雨水冲洗;使用太阳能电池板来向办公室提供电力供应。相对普通的同样面积的建筑,这栋办公楼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电力和十分之一的纯净水。

酸雨危害的减少

美国和欧洲已经证明了减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对地球表面环境有相当大的改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巨大危害。它们开始禁止在工厂中使用炭作为燃料,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净化炭来发电。汽车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标号更高,燃烧后二氧化氮的排量大为减少。酸雨在美国和西欧的危害已经大为减轻,以英国为例,酸雨危害在过去15年里减轻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