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哪些_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呢
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成语的语法用法
2.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3.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4.成语活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5.高考成语使用方法
6.什么是成语,怎样使用成语?
成语的语法用法
成语的语法用法: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拓展知识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1、结构固定性:成语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更变或增减语素。例如“唇亡齿寒”,不能改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无牙冷”;“胸无点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无有一点墨”。
此外成语里的语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例如“来龙去脉”不能改为“去脉来龙”;“汗马功劳”不能改为“功劳汗马”。
2、意义整体性: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势去欺压人”;“兔死狗烹”,表面意义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实际含义是“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废寝忘食”,表面意义是“不顾睡觉,忘记吃饭”,实际含义是“极为专心努力”等等。
3、语法的多样性: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汉语成语在句子里相当于一个短语,因为短语在一个句子中能充当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语的语法功能也具有多样性。
汉语成语形式多样,如上文所说的有四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七字成语、八字成语等等,其中四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的主要形式。所以这里对成语语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语充当句法成分的分析。
4、典雅型风格:成语通常来自古代文献或俗语中,其语体风格庄重、典雅。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捉襟见肘的解释为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捉襟见肘的用法,希望你们喜欢。
捉襟见肘 成语 用法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非常贫困
示 例 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的情形。?
示 例2 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捉襟见肘 成语 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的是用乱麻絮做的袍子,破烂不堪,分不清表里。由于吃的很差,脸上浮肿,带着病容,手掌脚底都长满了老茧。
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拉衣襟,就露出了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
就这样,曾参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天子不能使他为臣子,诸侯不能和他结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捉襟见肘例句
1、 如果说这一 措施 成功地满足了欧盟前三次扩大产生的语言需求,那么,在欧盟第四次扩大后,以及中东欧国家入盟前景明朗的情况下,翻译大军再一次变得捉襟见肘了。
2、作品写得愈好,评论家的概括就愈困难,而这种概括就愈容易显得挂一漏万与捉襟见肘。
3、贾振强有自己的理由,而他的理由每一次都占了上风,靠工资、奖金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张水珍,没有理由反驳因每天赚几块钱而豪气日增的丈夫。
4、社论说,当局的"财政也已经捉襟见肘,钱从哪里来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5、加上物价和教师工资的上涨,至少占三分之一的大学常常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之中。
6、还有,演出需要服装,"捉襟见肘"的学校没有能力添置,那就以教师的权威发个命令吧:家长掏钱。
7、我们并不富有,我们还处在发展之中,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又何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一味追求"大制作"呢?
8、报载:杀人犯武永明判处死刑后用20万元买通司法蛀虫,改判死缓(5年后才被查实,执行了枪决),人头都能买,还有什么不能买的?工薪族的张云彩大夫一家四口,只靠她一人的收入生活,经济上捉襟见肘,怎能与人家抗衡?明知弱不敌强但不相信正不压邪。
9、上述概括似乎给人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10、重复,通常是个毛病,是和雷同、冗长、捉襟见肘一起的。
11、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即使曾有"金元帝国"之称的美国也会捉襟见肘。
12、学生们不禁问道:"它们到底是什么?"教师虽然可以搪塞过去,但总有一种不具体不明晰之感和捉襟见肘之嫌。
13、既然已有的每一种关于美的定义或规定都不可能是完满的,都只说出了某一侧面,都只有局部的合理性,一旦扩展到整个审美领域,试图涵盖美之为美的全部本质意义、标准、法则时,便捉襟见肘,漏洞百出,后来者很容易看出前人的破绽和不足,经过一番思考便一以为得到了最后的真理,实不知他们的看法也不过是一己之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人的缺点,同时也必然暴露出新的漏洞。
14、特别是在资金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的英语解释
简明释义
pull down one's jacket to conceal the raggedness, only to expose one's elbows;be coming out at the elbows;be hard up;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例句
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
The blue silk coat extends itself again and again but still fails to catch up.
一些欧佩克成员国已将各自捉襟见肘的预算建立在油价比当前水平高20至30美元的基础上。
Some opec member will have too many problems to tackle respectively budget establishment in oil price compared tocurrent level high in20to30us dollars foundations.
但诊断过程往往费时费力,一份测验施测后的计分,以致於如何根据测验的结果进行补救教学,常令教师捉襟见肘,造成施行上的困难。
And the diagnosis always cost much time and effort, just like scoring the examinations and then conducting the remedialinstruction by the testing result. It always makes the teachers have too many difficulties to cope with, and causing thedifficulties to execute.
由于有些同学在思想上还没有这种认识上的转变,背单词时还停留在一词一义,一词一用的阶段,尽管背了不少单词,做起题来仍然捉襟见肘、处处被动。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
一般情况下来说,旧碗扔掉是比较可惜浪费的,可以采用更环保的循环利用方式,把它做成特色的小花盆用来种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既美观又环保。
正确使用词语,对不同事物的详细处理方式进行有效的表达描述,才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把握它的具体使用方法,达到理想环保的效果。
使用词语的时候需要辨析以下几点: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四)防止赘余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如:“听了这个笑话,我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这与后面的“笑了”造成语义重复。)
(五)前后矛盾
成语在句中意思尽管准确,还应注意它和其他词语是否矛盾。如“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浮光掠影”与“极深刻的印象”矛盾。)
成语活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谚语吧,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更强,更通俗易懂。都有哪些经典的谚语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重点点难梳理
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高考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表面上是说老鼠钻进风箱后,不管风箱是推还是拉都要被风灌的样子,其实是说一个人处于矛盾的双方中,两面不讨好,到处受委屈。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它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例如:“打预防针”的字面意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例如“拍马屁”、“寄生虫”、“白开水”、“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红眼病”等,全都具有口语色彩。它们的感情色彩,褒扬、赞许的极少,如“老黄牛”;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红眼病”、“戴高帽”、“耍嘴皮”、“咬耳朵”、“眼中钉”等;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破天荒”、“打游击”。
(5)格言
格言是出于名人之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的'规诫性、哲理性、书面性较强,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知识就是力量”(培根),“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等。
谚语和格言在形式上都是句子,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①来源不同:谚语来自大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大都来自名人语录。
②语体色彩不同:谚语为口语,通俗活泼;格言为书面语,文雅庄重。
③内容、作用不同:谚语是群众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使用面广;格言多为人生道德、哲理的总结,使用面窄。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重点仍是成语,其他熟语偶有涉及。
金题透视
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成语的使用能力。注意对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的辨别。a.“探囊取物”,伸手到袋中取东西,比喻事情极容易办到。b.“量入为出”,指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不合句意。可改为“量力而行”,意为行事要估量自己的能力。c.“异曲同工”,曲调虽然不同,但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今多指所用方法不同而收到同样好的效果。d.“出人意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例2.(2008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
解析本题属于对正确使用词语中近义词辨析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考生对近义词语(包括熟语)的准确掌握,正确辨析,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名句的识记与理解,题型新颖。
许多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出错,其原因一是对近义词语的含义掌握不准确,难以区分细微差别,如“气氛”的含义是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或景象,属于客观存在;而“氛围”的含义是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可以和“营造”搭配。二是对近义词用法掌握不全,不注意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如“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得到两种收获,可作定语;而“两全其美”指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个方面都好,主要用于主观方面。做此类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答案c
例3.(2008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正确使用方面的能力。题干要求是“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也就是涉及两个成熟意义与用法的辨别。d项,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不能全面照顾。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十分穷困,也形容处境困难,穷于应付。故可互相替换。a项,泥沙俱下:泥和沙子一同随着河水冲下来,比喻人和事物不论好坏都在一起出现。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前者所指范围比后者大,在语境中,明显只指问题、事物,不指人。b项,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贬义。金科玉律: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中性词,故不可替换。c项,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中性词。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故不能替换。
答案d
气象谚语和农时谚语
直雷雨小横雷雨大。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月亮撑蓝伞多风去。
月亮撑红伞有大雨。
三时三送,低田白种。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清明杨柳朝北摆,今年又是好庄稼。
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立夏起东风,田禾收成丰。
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尺麦怕寸水,寸麦不怕尺水。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西北天开锁午后见太阳。
高考成语使用方法
活用,首先要对所涉及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在现实情景中发挥出灵活运用的效果.活用成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学习掌握到越多的成语,充分理解了成语所描绘、阐述或比喻的意思,才能准确、形象并恰当地将成语与现实情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活用成语的效用. 学习在于积累,活用则侧重于讲求学习方法.学习成语时,首要是明白成语的写法读音及意思(如果有成语故事为背景那就更好),知道成语的词性,在这之后,就要尽可能地将成语进行造句,这不单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更是为今后活用成语打下坚实的基础.举一反三,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习上的提高与进步自然不言而喻,但更令人欣喜的是,活用成语后,生活会变得乐趣无穷.
什么是成语,怎样使用成语?
高考语代卷中每年都有成语运用的题目。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可谓浩如烟海,这么多的成语,如何掌握呢?很明显,要掌握每一个成语,是绝对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掌握成语,这或许会使我们对正确使用成语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阶段。一、要分辨成语的语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望代生义,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如:
例1 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球队望其项背。(1998年高考题)
“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这里误解了词义,使用也不恰当。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 “万人空巷”(1997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2000年春季)等。
二、要辨别成语特定的方向性。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2 在“校园代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3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如:
例4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 4中要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5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5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等。
六、要重视成语所指的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如:
例6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代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2000年全国高考题)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美轮美奂”(1999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等。
七、要区分成语语义的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例7 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代艺舞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姹紫嫣红”只用来形容花,而不能修饰“我国代艺舞台出现的繁荣景象”,上句显然超出该词的使用范围,因而误用。该句应用“万紫千红”,其不但可用来形容花木,还可用来形容人、代章,或比喻景象繁荣昌盛,事物丰富多彩。
八、要注意成语语义与句子有些词语意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如:
例8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但成语的使用有一个法则:约定俗成。这约定俗成,就是成语的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这种约定俗成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成语的运用"规则"。
今天关于“成语的使用方法有哪些”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