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各一个_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各一个是什么
非常感谢大家对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各一个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
2.求关于孟子、孔子的成语、俗语、典故、名言
3.求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
4.有关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
5.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急~~~~~~~~~~~~~
6.有关孟子和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则 ,跪求!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
孟母三迁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求关于孟子、孔子的成语、俗语、典故、名言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6?1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6?1里仁》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6?1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6?1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6?1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6?1微子》
2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1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6?1尽心上》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6?1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6?1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6?1告子下》
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6?1鱼父》
5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6?1学而》
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6?1学而》
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6?1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6?1颜渊》
6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6?1子路》果:果断
62.记己有耻。——《论语?6?1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6?1公孙丑上》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6?1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6?1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25.见利思义。——《论语?6?1宪问》
126.见得思义。——《论语?6?1季氏》
66.知耻近乎勇。——《礼记?6?1中庸》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6?1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爱人,怎么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6?1八佾(yì)》
87.仁者寿。——《论语?6?1雍也》
88.仁者无敌。——《孟子?6?1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6?1颜渊》
90.宽则得众。 ——《论语?6?1阳货》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6?1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6?1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6?1离娄下》
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1学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6?1子路》 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
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6?1公孙丑下》
10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6?1学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6?1颜渊》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6?1山木》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6?1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6?1宪问》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6?1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6?1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6?1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6?1公冶长》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6?1尽心下》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4.三思而后行。——《论语?6?1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6?1子路》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6?1卫灵公》
求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关于老子成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孔子的成语
1.无得而逾。
出自《论语》: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有关孟子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急~~~~~~~~~~~~~
(1)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 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 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有关孟子和和孔子的成语或故事各一则 ,跪求!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2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孟子 成语 1、安富尊荣:谓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注:君子能使人化其道德,移其习俗,身安国富而保其尊荣。 2、抱关击柝:谓守门者及警夜者。皆位卑禄薄之吏。语出《孟子·万章下》:“辞尊居卑,辞富居寡,恶乎宜乎,抱关击柝。”注:辞尊富者,安所宜乎,宜居抱关击柝监门之职也。柝,门关之也。本击椎之也,或曰,柝,行夜所击木也。疏:抱关击柝之职,乃监门之木以警寇也。《荀子·荣辱》:“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集辞: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 3、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于此。” 4、彼一时此一时:谓时虽有彼此之异,皆为圣贤出而名世之时,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注:彼前圣贤之出,是有时也,今此时亦是其一时也,五百年有王者兴,有兴王道者也,名世,次圣之才,物来能名正一世者,生于圣人之间也,七百有余岁,谓周家王迹始兴,大王文王以来,考验其时,则可有也。集疏:正义赵氏以彼一时,为前圣贤兴,王道之时,此即今也。此一时,为孟子之时。《汉书·东方朔传》:“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今言时间空间之不同。 5、不愧不怍:谓人光明磊落,心无愧疚。怍,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无,俯不怍于地。”清·薛雪《一瓢诗话》三四:“诗道之不幸也如此,尚欲不愧不怍,侈言于人曰:‘近体我薄为之,作诗庶几拟古。’” 6、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为,做。已甚,过分。语出《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7、不违农时:谓不违背农作物耕作的时间。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8、不屑教诲:谓不愿意去教导。语出《孟子·告子下》:“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9、不言而喻:谓意在言外的譬喻,已明白之意,事的浅显者,不待言释已可晓悟。语出《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晋书·应贞传》:“贻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授,不言而喻。” 10、不虞之誉:谓所得名誉初非意料所及。语出《孟子·离娄》:“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不度其将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 欢迎推荐小组话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快速注册 你的email地址: 请填写email 用于确认你的身份, 豆瓣绝不会公开你的email。 给自己设一个密码: 请填写长度大于3的密码 你需要用它登录, 请使用英文字母、符号或数字。 给自己起一个名号: 起个名号吧 中、英文均可。 2008-01-17 23:07:13 未央?我很好~ (北京) 11、曾经沧海:谓曾经见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曾,曾经。经,经历。语出《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唐·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以此喻见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很难看得上一般的人或事物。 12、成仁取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仁,仁爱。义,正义。《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临刑殊从容……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13、赤子之心:指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纯洁善良的心。赤子,初生的婴儿。语出《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参军裴君夫人墓志》:“移其孝于裴氏之门,而以睦于冢妇介妇,必敬必亲,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归厚,率由是也。” 14、出尔反尔: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尔,你。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15、春风化雨:指宜于万物生长的和风及适时的雨。语出《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后喻良好的教育。多用来称颂师长对学生及晚辈潜移默化的教育。 16、寸木岑楼:指差别很大。岑楼,高而尖的楼。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意为如果不考虑基础是否一样平,只让顶端齐一,那么一寸见方的木头也可高出高而尖的楼。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与羽哉!” 17、大而化之: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原指光大道德并能融会贯通。后用来形容做事不细致,不谨慎。 18、大旱之望云霓:云霓,天将降雨的征兆。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指大旱之时盼望下雨。比喻盼望殷切。 19、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孟子·梁惠王下》:“以 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后用为犒师拥军的典故。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高子执箪食与四脡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馂饔未就,敢致糗于从者。’”后用为饷馈食饮的典故。 20、箪豆见色:谓计较小利。语出《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於色。” 2008-01-17 23:07:27 未央?我很好~ (北京) 21、当务之急:语出《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后指以当前的重要任务当作紧要的事。《礼记·大学六章》宋·朱熹集注:“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恕之也。”也指当前任务中最急需要办的事情。 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元·陈草庵《山坡羊》曲:“劝渔家,共樵家,从今莫讲贤愚话,得道多助失道寡,贤,也在他,愚,也在他。” 23、地利人和: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晋书·孙楚传》:“莫不借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 24、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旧唐书·牛仙客传》:“仙客既居相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 25、阿其所好:阿:曲从;其:他的;好:爱好。指为取得某人的好感而迎合他的爱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26、翻然改进: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语出《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7、反求诸己: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 28、饭糗茹草:饭、茹,吃。糗,干粮。草,野菜。吃干粮和野菜,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语出《孟子·尽心上》:“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清·顾炎武《日知录·饭糗茹草》:“大舜之圣也,而饭糗茹草;禹之圣也,而手足胼胝,面目黧黑,此其所以道济天下,而为万世帝王之祖也。” 29、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无援的远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语出《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30、寡不敌众:寡:少;敌:抵挡;众:多。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众。”《韩非子·难三》:“夫物众而智穷,寡不胜众。”
孔子:故事“苛政猛于虎”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孟子: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2) 引领而望:“如有不嗜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3) 君子远庖厨:“是以君子远庖厨。” (《梁惠王》)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4) 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5) 挟泰山以超北海:“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梁惠王》)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
(6) 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梁惠王》)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7) 寡不敌众:“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梁惠王》)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
(8) 与民同乐:“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梁惠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罢了。
(9)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梁惠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0) 顾左右而言他:“王顾左右而言他。” (《梁惠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11) 水深火热:“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梁惠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
(12) 救民于水火之中:“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3) 箪食壶浆:“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梁惠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虐待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
(14) 出尔反尔:“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梁惠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
(15) 解民倒悬:“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
(16) 事半功倍:“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
(17) 具体而微:“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 (《公孙丑》)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
(18) 出类拔萃:“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
(19) 心悦诚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
(20) 返求诸己:“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
(21) 与人为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公孙丑》)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22) 绰绰有余:“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
(23) 怨天尤人:“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公孙丑》)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 此一时,彼一时:“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
(25) 舍我其谁:“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公孙丑》)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
(26) 为富不仁:“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
(27)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滕文公》)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28) 乱臣贼子:“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滕文公》)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
(29) 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0) 不虞之誉:“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离娄》)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
(31) 好为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32) 何出此言:“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离娄》)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4) 手舞足蹈:“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35) 不为已甚:“仲尼不为已甚者。” (《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
(36) 左右逢源:“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37) 夜以继日:“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
(38) 自怨自艾:“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
(39) 先知先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
(40) 集大成者:“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1) 却之不恭:“‘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2) 越货:“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 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
(43) 茁壮成长:“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4) 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
(45) 一暴(pu)十寒:“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告子章》)释: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再长的。
(46) 专心致志:“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
(47) 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
(48) 杯水车薪:“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
(49) 言归于好:“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
(50) 以邻为壑:“今吾子以邻为壑。” (《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
(51) 习焉不察:“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
(52) 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
(53) 不言而喻:“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
(54) 引而不发:“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55)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56) 当务之急:“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
(57)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58) 茅塞顿开:“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
(59) 言近旨远:“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60) 同流合污:“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尽心》)释:(这种人)同流合污,(所以说他是贼害道德的人)
今天关于“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各一个”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