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语文老师:你觉得哪些好文章呢?我今年14岁,你可以帮我在网上找点好文章,打出来吗,谢了!!!!

2.《国风·王风.丘中有麻》全文解释及赏析

3.代兴然箫好吗

4.点睛是什么意思

5.谁知道辜鸿铭,叶公超,胡适的名人轶事

一语点睛的意思_一语点睛

1. 猜十个四字成语大全

给你个多的猜20个的

1、笑口常开;2、不舞之鹤;3、怒火中烧;4、泪流满面

5、心无旁骛;6、默默无闻;7、欲哭无泪;8、牛头马面;

9、鼠目寸光;10、花前月下;11、十全十美;12、呼之欲出

13、得心应手;14、五光十色;15、心心相印;16、男女老少;

17、一见倾心;18、手舞足蹈;19、岁岁平安;20、苦中作乐

2. 四字猜成语大全

发廊没生意,吵架发脾气(打一成语) —— 谜底: 无理取闹

容易(打一成语) —— 谜底: 改头换面

香山庐山都爱恋(打一成语) —— 谜底: 脉脉含情

不正的门和有只耳朵的路(打一成语) —— 谜底: 歪门邪道

捏死蚂蚁(打一六字成语) —— 谜底: 不费吹灰之力

狡猾之徒夭亡,嫦娥之宠涕零(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狐死兔泣

最长的寿命 —— 谜底: 寿比南山、寿山福海、河清人寿

脱了裤子看电视(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有眼无珠

老战友(打一成语) —— 谜底: 总角之交

鲁比克方块(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拨乱反正

三混混他哥,大混混他弟(打一成语) —— 谜底: 二流子

骗自己的小偷(打一成语) —— 谜底: 掩耳盗铃

病谜住院猜一成语 —— 谜底: 养虎为患

汕(打一成语) —— 谜底: 半壁江山

尽量去(打一成语) —— 谜底: 全力以赴

捏紧鼻子吃榴莲(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忍气吞声

百雀羚抹嘴巴(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油腔滑调

滴水穿石(打一个成语) —— 谜底: 泵

聋哑人聊天(打一成语) —— 谜底: 翻手为云(古文里云是说的意思)

两个人合谋已久(打一成语) —— 谜底: 从长计议

买了机票 (打一成语) —— 谜底: 有机可乘

养得鸡没有隔壁家养的鸡大(打一成语) —— 谜底: 技不如人(鸡不如人)

相扑(打一四字成语) —— 谜底: 赤膊上阵

3. 求四字成语,好玩你比划我猜的

抱头鼠窜 对牛弹琴 回眸一笑 九牛一毛 一手遮天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毛骨悚然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马不停蹄 井底之蛙 水中捞月 心花怒放 抓耳挠腮 笑里藏刀 哭笑不得 鬼哭狼嚎 喜怒无常 怒火冲天 乐极生悲 五体投地 老泪纵横 暗箭伤人 花枝招展 呼风唤雨 含情脉脉 晴天霹雳 一箭双雕 健步如飞 牛郎织女 窈窕淑女 精忠报国 负荆请罪 万箭穿心 以德服人 回光返照 河东狮吼 闻鸡起舞 酸甜苦辣 眉飞色舞 海绵宝宝 心有灵犀 心心相印 鸡飞蛋打 妖魔鬼怪 眉开眼笑 一毛不拔 张牙舞爪 眉目传情 将心比心 四脚朝天 比翼双飞 顶天立地 面目全非 鸡鸣狗盗 心如刀割 一泻千里 嚎啕大哭 你死我活 凿壁借光 面目全非 鸡鸣狗盗 雨过天晴 虎背熊腰 狂蜂浪蝶 淡妆浓抹 鸟语花香 人面兽心 苦口良药 当头一棒 死有余辜 自吹自擂 鼠目寸光 杯弓蛇影 狗急跳墙 画龙点睛 翻江倒海 见死不救 昙花一现 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八仙过海 鸡飞蛋打 无中生有 打情骂俏 张牙舞爪 破涕为笑 如坐针毡 手舞足蹈 局促不安 心乱如麻 一本正经 火烧火燎 心烦意乱 恍然大悟 羊入虎口 大惊失色 心如刀割 度日如年。

4.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有此字的成语大全四个字猜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彼一时,此一时 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

此唱彼和 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此地无银三百两 比喻想要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

此伏彼起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恨绵绵 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种遗恨缠绕心头,永远不能逝去。

此起彼伏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起彼落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一时,彼一时 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此中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

等因奉此 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

断无此理 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

多此一举 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非此即彼 非:不是;此:这个;即:便是;彼:那个。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果然如此 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5. 四字成语大全集500个

行尸走肉、金蝉脱壳、百里挑一、金玉满堂、背水一战、霸王别姬、天上人间、不吐不快、海阔天空、情非得已、满腹经纶、兵临城下、春暖花开、插翅难逃、黄道吉日、天下无双、偷天换日、两小无猜、卧虎藏龙、珠光宝气、簪缨世族、 *** 、绘声绘影、国色天香、相亲相爱、八仙过海、金玉良缘、掌上明珠、皆大欢喜、逍遥法外生财有道、极乐世界、情不自禁、愚公移山、魑魅魍魉、龙生九子、精卫填海、海市蜃楼、高山流水、擎天柱、卧薪尝胆、壮志凌云、金枝玉叶、四海一家、穿针引线、无忧无虑、无地自容、三位一体、落叶归根、相见恨晚、惊天动地、滔滔不绝、相濡以沫、长生不死、原来如此、女娲补天、三皇五帝、万箭穿心、水木清华、窈窕淑女破釜沉舟、天涯海角、牛郎织女、倾国倾城、飘飘欲仙、福星高照、妄自菲薄、永无止境、学富五车、饮食男女、英雄豪杰、国士无双、塞翁失马、万家灯火、石破天惊、精忠报国、养生之道、覆雨翻云、六道轮回、鹰击长空、日日夜夜、厚德载物、亡羊补牢、万里长城、黄金时代、出生入死、一路顺风、随遇而安、千军万马、郑人买履棋逢对手、叶公好龙、后会无期、守株待兔、凤凰于飞、一生一世、花好月圆、世外桃源、韬光养晦、画蛇添足、青梅竹马、风花雪月、滥竽充数、总而言之、没完没了、欣欣向荣、时光荏苒、差强人意、好好先生、空城计、无懈可击、随波逐流、袖手旁观、群雄逐鹿、血战到底、唯我独尊、买椟还珠、龙马精神、一见钟情、喜闻乐见负荆请罪、三人成虎、河东狮吼、程门立雪、金戈铁马、笑逐颜开、千钧一发、纸上谈兵、风和日丽、邯郸学步、大器晚成、庖丁解牛、甜言蜜语、雷霆万钧、浮生若梦、大开眼界、汗牛充栋、百鸟朝凤、以德服人、白驹过隙、难兄难弟、鬼哭神嚎、声色犬马、指鹿为马、龙争虎斗、雾里看花、男大当婚、未雨绸缪、南辕北辙、三从四德 *** 、高屋建瓴、阳春白雪、杯弓蛇影、闻鸡起舞、四面楚歌、登堂入室、张灯结彩、而立之年、饮鸩止渴、杏雨梨云、龙凤呈祥、救世主、勇往直前、左道旁门、莫衷一是、马踏飞燕、掩耳盗铃、大江东去、凿壁偷光、色厉内荏、花容月貌、越俎代庖、鳞次栉比、美轮美奂、缘木求鱼、再接再厉、马到成功、红颜知己、赤子之心丑八怪、迫在眉睫、风流韵事、相形见绌、诸子百家、鬼迷心窍、星火燎原、君子之交淡如水、画地为牢、岁寒三友、花花世界、纸醉金迷、狐假虎威、纵横捭阖、沧海桑田、不求甚解、暴殄天物、吃喝玩乐、乐不思蜀、身不由己、小家碧玉、文不加点、天马行空、人来人往、千方百计、天高地厚、万人空巷、争分夺秒、如火如荼、大智若愚斗转星移、七情六欲、大禹治水、空穴来风、孟母三迁、绘声绘色、九五之尊、随心所欲、干将莫邪、相得益彰、借刀、浪迹天涯、刚愎自用、镜花水月、黔驴技穷、肝胆相照、多多益善、叱咤风云、杞人忧天、作茧自缚、一飞冲天、殊途同归、风卷残云、因果报应、无可厚非、赶尽杀绝、天长地久、飞龙在天、桃之夭夭、南柯一梦口是心非、江山如画、风华正茂、一帆风顺、一叶知秋、草船借箭、铁石心肠、望其项背、头晕目眩、大浪淘沙、纵横天下、有问必答、无为而治、勿谓言之不预也、釜底抽薪、吹毛求疵、好事多磨、空谷幽兰、悬梁刺股、白手起家、完璧归赵、忍俊不禁、沐猴而冠、白云苍狗、贼眉鼠眼、围魏救赵、烟雨蒙蒙、炙手可热、尸位素餐、出水芙蓉礼仪之邦、一丘之貉、鹏程万里、叹为观止、韦编三绝、今生今世、草木皆兵、宁缺毋滥、回光返照、露水夫妻、讳莫如深、贻笑大方、紫气东来、万马奔腾、一诺千金、老马识途、五花大绑、捉襟见肘、瓜田李下、水漫金山、苦心孤诣、可见一斑、五湖四海、虚怀若谷、欲擒故纵、风声鹤唳、毛遂自荐、蛛丝马迹、中庸之道、迷途知返。

6. 四字成语大全,多于500个

行尸走肉、

金蝉脱壳、

百里挑一、

金玉满堂、

背水一战、

霸王别姬、

天上人间、

不吐不快、

海阔天空、

情非得已、

满腹经纶、

兵临城下、

春暖花开、

插翅难逃、

黄道吉日、

天下无双、

偷天换日、

两小无猜、

卧虎藏龙、

珠光宝气、

簪缨世族、

*** 、

绘声绘影、

国色天香、

相亲相爱、

八仙过海、

金玉良缘、

掌上明珠、

皆大欢喜、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

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含有人体器官的成语

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手疾眼快、

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

手无缚鸡之力

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含有一组近义词的成语

见多识广、察言观色、高瞻远瞩 、左顾右盼 、调兵遣将 、粉身碎骨

狂风暴雨、旁敲侧击、千辛万苦、眼疾手快、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七拼八凑 、胡言乱语、改朝换代、道听途说

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 有口无心 天经地义 弄假成真 举足轻重 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东倒西歪 反败为胜 以少胜多 由此及彼

逍遥法外

请求语文老师:你觉得哪些好文章呢?我今年14岁,你可以帮我在网上找点好文章,打出来吗,谢了!!!!

点睛是词语,意思是艺术创作在紧要之处,加上关键的一笔。

出自成语画龙点睛,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点睛的笔顺:

点总笔画:9笔。1.丨(竖)、2.一(横)、3.丨(竖)、4.?(横折)、5.一(横)、6.丶(点)、7.丶(点)、8.丶(点)、9.丶(点)。

睛总笔画:13笔。1.丨(竖)、2.?(横折)、3.一(横)、4.一(横)、5.一(横)、6.一(横)、7.一(横)、8.丨(竖)、9.一(横)、10.丨(竖)、11.?(横折钩)、12.一(横)、13.一(横)。

成语寓意:

“画龙点睛”后龙便破壁飞去的神话传说固然不可信,但点睛传神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之前做得如何出色,但是关键的那一步没有做好,可能一切都会等于零。

所以要专注于事物的关键点,画好最后的点睛之笔,事物才能变得圆满。如果事物缺少了最美好的点缀,可能会黯淡无光,失去光彩。

《国风·王风.丘中有麻》全文解释及赏析

好文章太多了。给你发几篇优美的散文读一读。

听 泉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尖儿款款流出来,跌扑回环绕的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的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阿炳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侯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戏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儿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听潮

天光一暗,大海就开始孕潮,明月一照,大海就睁了眼睛,拿身体往礁石上撞,潮来得让人没有防备。我向深蓝的海的腹地望去,一层一层的海潮,似乎还是天边骚动的白蚊,可脚下,海潮的先头部队已经登陆了,飞沫如轮,白莲绽放,不知不觉间,沙滩瘦了,窄了变成弯弓了,变成月牙了。

我的心顷刻间也举了起来,摇荡不已,我感觉到我的两耳正在跳跃,耳膜翕动,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时候,我浑身的每一个孔窍都开了,去迎接大潮的雄浑、壮丽和狂放,忽然间真正称得起潮头的奇观突如其来,大海似乎打了一个滚,站了起来,把白得闪眼雪浪花抛到了半空,又接住.我被震骇得张大了嘴,找不到话说。大潮的飞猛,像昆仑极顶惊天动地的雪崩?像大漠深处蘑菇云的腾举?抑或像万里长江千帆疾驰?哦,黑沉沉的夜森林全部伐倒,又生出来;直耸入天的大雪山化掉,又崛起;千千万万的白盔白甲白衣小将驰奔而来,前锋覆没,后续又到……这是真正的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啊。我的裤脚湿漉漉的,我的心湿漉漉的,我的眼睛里涨潮了,也湿漉漉的……

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一时难以分辨她的层次和色彩。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潮声里有小号的豪爽,圆号的含蓄;有双簧管的言情,长笛的机灵;小提琴的歌唱,大提琴的感叹。……哦哦,这不是小提琴E弦上美妙的颤指和竖琴弦上琶音的舞蹈吗?女性柔情的哼吟和男性昂扬的号子结合得这么好,靓丽青春的摇滚和苍劲古朴的叙述叠合得这么美妙,这才是世间最佳的混声合唱呢!有低吟,有长啸,有咏叹,有宣序,内容有爆炸新闻,有连续小说,有屈原问天,有李白遨月,有虹桥赠珠,有敦煌飞天,有导弹之父倒计时报数,还有强大的合成军在天地之间联合演习。我惊喜地发现,听潮比观潮感觉的东西更多,更奇妙。大潮声音的色彩,让我的思绪冲破了躯壳的樊篱,一时,我面前的大潮不仅仅是海水的起落了,而是液体的阳光在流淌。液体阳光变幻着红黄蓝绿等七色,叠合,交融,碰撞,渲染出石花,石笋,石峰,一会儿举起了七星岩,一会儿起来了瑶台仙境,一会儿是繁华的都市霓虹闪烁,一会儿又是列队的舰艇挂满了旗……

大海,大潮。大潮,大海。大海是活脱脱的千年观音,大潮是大海充满魔力的手指,没有大海做力源,大潮哪有如此这般的强烈,浩大和雄奇?

轰隆,轰隆,潮声,潮声,世上无与伦比的英雄交响乐!

题 乌 江 亭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矛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后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的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般。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

瀑 布 与 石 头

在我有声有色的风景里,你是还未被人发现的瀑布,清高洁白。就是因为那样清高才跌得这样惨。白白把自己交给山谷,咕噜咕噜交给青潭,嬉玩自己激起的泡沫;潭受不了你,推开你,你沿路淙淙流淌。最后只好把自己交给海,变成浪。

一大早,你暗处倾泻下来的阳光就缠着你不放,还制造影子,让你跳入;你怎样奋力都摔不开。阳光甚至嫌四周不够辉煌,还着色,更不合你透明的性格了。本以为人夜就可以免除这些干扰偏偏月有时幽柔,下来照亮你的山歌。

你的山歌总是奔放,然而即使在晚上都唱不出什么名堂。虽激昂如进行曲,也不过使附近无法行军的树,边听边摇边叹而已。既然活在你洪亮的声音里,那些树只好日夜摇叹了。

鸟曾来过。不能啄你的清高,也不能栖息在你的清白上,怎样重奏合唱都比不过你,你又吵得潭里无鱼。鸟不愿在常年不安定的树上造巢,飞走了。

风总是来。不能在总是冲动的你上面雕刻什么,又抱不走你;它一用力,你就和它挣扎不清。他若发怒挟雨而来,你淋久后也激动,竟不管下面已泛滥,还往下冲,你觉得很不英雄。

因为是水,跌不死,所以才总是那么壮烈。其实你并没有你自己,也不知是谁。水总是在推,只好向前,向前,不能再向前时,只好嚷着向下跳。总是向下跳,无时间思考,你觉得没什么可赞美的。

不能赞美的也只是愤怒,却不知在咆哮什么,整天就落进自己的呐喊,自听自赏自鼓掌。虽然你的激情感动不了山的淡漠,你仍坚持力的表现;只是没被发现就不能发电,你觉得寂寞。

在你无言的素描里,你拒绝是与世隔绝的瀑布。你宁可是无桥的溪中的一块石,硬不怕汹涌,不大,但从水面凸出给脚踏过。不稀罕什么雄伟什么壮丽,也不计较是否被发现了。

交卷前的50分钟

“呼……”他长长地吐了口气,“终于将笔试部分做完了。”他心里想。翻开最后一面试卷进入最后阶段——作文。

“嗯?”他挠挠后脑勺盯着作文,作文呢,自然也盯着他。他和它就这样维持了几分钟。他开口了:“喂,我们总不能这样看到交卷吧?你我配合配合,早完事,对大家都好。”可它一点反应也没有。“怎么?不理我?不理我我也要把你做出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

他拿起笔,看看表,还有50分钟,他想时间够了。可是眼看着几分钟的时间从指尖滑过,他却毫无头绪。“怎么搞的?怎么一点灵感都没有呢?”他想,“平日里的那两亿八千三百六十二万五千九百四十一颗脑细胞该不会都去打渴睡了吧!”他又放下了笔。

搓了搓渗出汗的手,还有42分钟。他又仔仔细细的将写作提示读了一遍,他又抓起笔,一下一下地敲着脑袋,企图将那些脑细胞叫醒。敲呀敲呀……可是,好像没有一颗理会他。又耗掉了他几分钟的时间,他又放下了笔。

还有35分钟。事到如今,不得不有一丝焦虑爬上他的心头,眼睛茫然地看着窗外,阳光撒在他的脸上。他想:“很好的天嘛!怎么会写不出作文呢?”他又一次抓起笔,摇了摇身子,振作振作精神,又将阅读提示读了一遍……

时间又过了十多分钟,还剩20多分钟。再看他的试卷,还是一个字都没有,“我想3分的卷面分肯定能得到。”他满面愁容地想,“往日里我可是被同学们公认的‘神侃’呀!既能说,也会说,可今天怎么就掉链子了呢?”他想放弃,但是他终究还是舍不得放弃。

还有15分钟,他的手渗出更多的汗:“怎么办?怎么办?还是一点感觉都没有,语文试卷不写作文是什么概念?那不等于没有考语文吗?”他的额头上也渗出汗来。

“这次完蛋了。”他想。还剩5 分钟,他闭上眼睛等着暴风雨的来临。他的心跳在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了……

“丁零零……”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了。摸着那张空着作文的试卷,他知道这次死定了。

“好,同学们,交试卷。由于时间不足,作文可以不写。”语文老师在讲台上说。

“扑通”,他晕倒在地……

代兴然箫好吗

 《国风·王风·丘中有麻》是《诗经》中的其中一首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思贤诗。《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丘中有麻

 题解:女子等待情人时所作的各种悬想。

 原文

 丘中有麻,①彼留子嗟。②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③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④

 译文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大麻,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啊,

 还会见到郎缓缓的步伐。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麦田,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啊,

 还会与郎再来野宴。

 记住那土坡上一片李树林,那里记下郎的真情爱心。那里记下郎的真情爱心啊,

 他赠送的佩玉光洁晶莹。

 注释

 ①麻:大麻,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

 ②留:一说留客的留,一说指刘姓。子嗟、子国:一说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

 ③将(qiang1):请;愿;希望。施施:慢行貌,一说高兴貌。

 ④贻:赠。玖:玉一类的美石。

 赏析一

 作者:刘精盛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小序》云:“《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毛认为是“思贤”诗,《笺》、《疏》并无异议。[1]《传》的故训由于最接近于《诗经》时代,大体上是可信的。但是,对于“国风”中某些诗篇的诗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欢女悦的情爱诗篇,囿于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牵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说多半不可考之于史。自然亦有少数可考者,如《鄘风·君子偕老》、《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陈风·株林》,但大多数情爱诗篇,往往是诗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并不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何可考耶?窃以为《丘中有麻》就属于此类民歌。对于这些诗歌,只能就诗论诗,味之以文情,审之以辞气,衡之以语法,覈之以训诂,来探索其主题。朱喜作为一个理学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诗集传》尚能遵循就诗论诗的原则,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其说一出,后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说亦有瑕疵。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子国亦男子之字也。”“之子,并指前二人也。”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2]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崔述《读书偶识》驳那些认为《齐风·东方之日》是讽刺诗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于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污者乎?”[3]其理亦可用于此。《诗经》中确有刺*刺秽之诗,如《新台》、《南山》、《载驱》、《株林》,但决非当事人自作或以当事人口吻所做。《株林》刺陈灵公,作为一国之君,竟然偕大夫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君臣宣*,终为夏姬之子夏征舒所弑。朱子评曰:“灵公*于夏征舒之母,朝夕而往夏氏之邑,故其民相与语曰:君胡为乎株林乎?曰:从夏南耳。然则非适株林也,特以从夏南故耳。盖*乎夏姬,不可言也,故从其子言之,诗人之忠厚如此”[2]。真正有伤风化、有悖人伦之事,旁观者亦羞以道之,正如《鄘风·墙有茨》所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由此观之,《丘中有麻》至少不

 是妇人歌咏与两个情人苟且之事。《诗经注析》认为《丘中有麻》“也不像朱熹所说的这位女子和子国、子嗟父子有私情,而这二人在丘中有麻处又为新欢所留。”《诗经注析》认为朱子和方玉润都将“留”解释为挽留之留,致有此误。窃以为误则误矣,因为倘若“留”解释为挽留之留,第三章“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语句不顺,但朱子并没有说子国、子嗟是父子,齐襄公*乎其妹,实有其事,而这首民歌,查无史据,父子聚麀,有悖天伦,以朱子之智慧及其人生哲学,断不会作如此主观臆测。方玉润《诗经原始》亦误解了朱子,他说:“子嗟、子国既为父子,《集传》且从其名矣,则一妇人何以私其父子二人耳,此真逆理悖言,不图先贤亦为是论,能无慨然?惟是《序》、《传》亦有所疑,子嗟、子国既为人名,则‘之子’又何指?”方氏又驳姚际恒“嗟”、“国”皆为助辞说,曰:“嗟为助辞可也,国亦为助辞乎?”方氏主张嗟为助辞,国即“彼国”之“国”,犹言彼留子于其国,其国不可久留也,何不就我?方氏主张此诗为招贤偕隐之诗,云:“《丘中有麻》招贤偕隐也,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互相招集,退处丘园以自乐。”[4]窃以为诗中看不出招贤偕隐的痕迹,更何况“彼留子嗟”、“彼留子国”、“彼留之子”明显为同一种句型,而按方氏说,独独“彼留子国”要在“国”前加“于”才能解通。高亨的《诗经今注》认为《丘中有麻》是“一个没落贵族因生活贫困,向有亲友关系的贵族刘氏求救,得到一点小惠,因此作诗以述其事。”[5]《传》以为子国为子嗟父,而高亨以为子国是刘氏家族的另一个人的名字,把“彼留之子”解释为“那刘氏的人们”。窃以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因为《诗经》时代人称代词固然无单复数之分,但是“子”是名词,无论是用来替代第二人称代词还是作为偏正结构的中心语,“子”指二人或二人以上这样的用法恐怕没有,此种情况,先民是用加数词的方式来表示的,如《邶风·二子乘舟》。其次,既然是没落贵族救助于刘氏,刘氏施与一点小惠,恐怕还不至于“贻我佩玖”。窃以为赠玉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或是主恩浩荡,或是朋友之间因有深情厚谊而分手脱相赠,寄予平生一片心,或是恋人或夫妻之间情到深处感情的流露和表示。笔者认为此诗按第三种情况来理解更显得贴切、自然,把诗理解为女子的口气更为吻合。正因为“贻我佩玖”是爱情成熟的标志,故女主人公反复咏叹之,此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咏也。引文见《大序》)。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他们认为:“这是一位女子叙述她和情人定情过程的诗。首先叙述他们二人的关系,是由请子嗟来帮忙种麻认识的。后来又请他的父亲子国来喫饭。到明年(应说‘第二年’)夏天李子熟的时候,他们才定情,子嗟送她佩玉,作为定情的礼物。”[3]这种说法,笔者大体赞成,但仍有疑问。首先,这种说法固然解释了诗中何以出现两个男人的名字,但仍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子国既为子嗟父,女主人公直呼恋人父,就显得不恭。据我所知,《诗经》中没有直呼恋人名字的诗篇(一般用代称),更何况连姓带字,更何况称恋人之父连姓带字?其次,笔者认为此诗作为叙事诗欣赏还不如作为抒情诗欣赏,因为作为抒情诗欣赏不须那么多猜测,我主张,“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首先应作为起兴手法来理解,这是国风多数诗篇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诗经》的起兴虽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但并非与所咏之事毫无关联,恰恰相反的是往往是有所关联,如这首诗的起兴,就反映了季节的变换,“丘中有李”寓意爱情的成熟,“贻我佩玖”是爱情成熟的标志,正如《卫风·木瓜》所写:“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丘中有麻》是一首爱情诗,闻一多先生信之不疑。他认为“将其来食”之“食”是的廋语,古谓性的行为曰“食”,如《株林》“朝食于株”,而“将其来施施”,《颜氏家书·书证》:“江南旧本单为施”,闻氏认为施指天施地生之施,亦是的廋语(见《风诗类钞》)[6]。果真如此,施与食对文同义,全诗皆为四字诗句。这是极有可能的,从风格上来说,《诗经》里不乏大胆、泼辣的爱情诗篇,从结构上来,全诗唯一的五言诗句“将其来施施”在诗中也显得不相称。可能是因为古人误解了施字之义,故又加一施字,这样一来,“将其来施施”就有语法问题了,因为他处不再有“来施施”的说法,按上古汉语语法,只能说,施施而来,或曰其来施施,或如《孟子》言:“施从良人之所之”、“施施从外来”,置于介宾短语前。从口气、语法、结构、古训等方面全面权衡,笔者认为《丘中有麻》作为一首爱情诗,最无疑义。既然《丘中有麻》是一首爱情诗,那么诗中所歌咏的男子如是二人甚至是父子二人,那是不可思议的。即使不是一首爱情诗,也同样令人费解,“贻我佩玖”者是谁呢?故姚际恒、方玉润有“嗟”为语助说,立意弥合这一矛盾,而黄焯先生有互足说,立意解决这一问题。《毛诗郑笺平议》焯案:“首章《传》云:‘丘中硗确之处尽有麻麦草木,乃彼子嗟之所治。’《传》统三章为言,则次章之麦,卒章之李,皆以为子嗟所治也。其知子国为子嗟父者,以卒章称子嗟为‘彼留之子’,明次章子国为子嗟父矣。诗有重章互文以足意者,此篇次章言子国,盖下省‘之子’之语,末章言‘之子’,盖上承‘子国’为言,意皆谓彼刘子国之子,而为子嗟之变文耳。”[7]黄氏发明《毛传》,指出名字不同其因在于变文以协韵,是正确的。不过,窃以为不必如此征实也,子嗟、子国无非是女主人公恋人名字的代称而已,正如《郑风·山有扶苏》之子都、子充,无非是美男子的代称而已。《传》曰:“子都,世之美好者也。”窃谓嗟、国、都、充是常用字,可以想见是当时的男子取字的常用字,如子产之父就叫子国,至于子都,《孟子》曰:“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也”,春秋郑大夫公孙阏即字子都,都,美也,《诗》曰:“洵美且都”(见《郑风·有女同车》),充亦有美的意思,古人认为充实而有光辉,是美也,嗟,嗟叹之,以上诸字,以其常见,故诗人信手拈来作为美男的代称或情人的代称,故子国、子都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并无多少关联。同样,《鄘风·桑中》亦更换所思者之名以协韵,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气写的,首章云:“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次

 章换云“美孟弋矣”,卒章更言“美孟庸矣”。朱子曰:“姜,齐女,贵族。”《陈风·衡门》曰:“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孟姜为美女的代称,用来称呼情人。孔颖达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曰:“美女而谓之姬者,以黄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后,子孙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为妇人之美称。”[1]陈奂《诗毛氏传疏》考订,“淑”为“叔”之误,陆德明《经典释文》本作“叔”[8],叔姬如孟姜也,孟(伯)、仲、叔、季为排行,古代女子无名无字,故称之排行和姓。孟姜、子都为代称,大家不会怀疑,孟弋、孟庸、子充根据文理,亦为代称,是不必去考证也无法去考证是否实有其人的。同理,子嗟之名亦不可考。如承认《山有扶苏》、《桑中》换名以协韵,则《丘中有麻》换名以协韵,极有可能。综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类男欢女悦之词,多半以男女一方的语气写出,诗中主人公的情人名字均为代称,并非实名。后世犹有此风,如《孔雀东南飞》、乐府民歌《陌上桑》里的“罗敷”即为美女的代称。总而言之,笔者认为《传》以子国为子嗟父,并无实据,不过是从下文“彼留之子”猜测出来,其实“子”在《诗经》指男子或女子比指儿子更为常见。笔者认为,“之子”,是子也,有如《东方之日》“彼殊者子”之“者子”。王引之《经传释词》曰:“之,是也。故《尔雅》曰:‘之子者,是子也。’”“之”为“者”之借词,《说文》曰:“者,别事词也。”不过,之字在《周南·桃夭》“之子于归”中显然是指示代词,“彼留之子”、“彼殊者子”中的之字、者字指代意义已虚化。

 赏析二

 《诗经》中许多作品,解释的岐义很多。特别是有些冬烘头脑的老儒生,总不敢正视这些民歌反映的人民群众最真实最纯朴的思想感情,而强行把许多男女情歌贴上了社会政治的标签,仿佛诗中男女爱情活动都是政治斗争似的。《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倒是理学家朱熹眼光比较敏锐,他在《诗集传》中力排众议,肯定《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与所私者相会”的情诗。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钞》中从民俗学角度解释“贻我佩玖”这句时,一语点睛,说:“合欢以后,男赠女以佩玉,反映了这一诗歌的原始性。”《丘中有麻》分明是一首情诗,我们还其本来面目,就能感受到二千多年前黄土高原上那对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

 在《诗经》时代,男女之间的情爱关系,比较宽松自由。特别是农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野外幽会,相当普遍。这并不是后来儒家君子所指斥的*乱,而是青年男女择偶的一种正常方式。这和我国有些少数民族,近几十年来还保存着的对歌择偶、赛马择偶一样,带有原始民族婚配的形式。《丘中有麻》正是这种原始择偶婚配形式的反映。诗歌是以一个姑娘的口吻写出来的,诗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与情郎激情幽会的地点:“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与肩齐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麦田垅间,那一棵棵绿荫浓郁的李子树下,都是姑娘与情郎情爱激发的地方。所以,当姑娘回味这种强烈的情爱行为时,总也忘不了那个神奇的地方。我们特别注意到,诗的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确指涉。而一章的“将其来施施”,二章的“将其来食”,更明确地写出,姑娘与情郎的幽会不仅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们在大麻地里、小麦垅头、李子树下,演出过一次次激情的戏剧,付出了整个身心。他们的情爱是真实的,也是牢固的。他们并没有追求一次性的疯狂,而是让纯真的爱掀起一层又一层的热浪,永久地持续。三章的最后,写到“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用物质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质的关系(情爱)确定下来,以玉的坚贞纯洁牢固,表示两人的爱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着下去,姑娘将与情郎共偕连理,成家育子,延续生命。一个新的家庭,将延续那一段热烈纯真的爱情。这就是姑娘在歌唱爱情时寄托的热望。

 这首诗情绪热烈大胆,敢于把与情郎幽会的地点一一唱出,既显示姑娘的纯朴天真,又表达俩人的情深意绵。敢爱,敢于歌唱爱,这本身就是可敬的;而这一点,也正是后代理学先生们所不能正视的。(陈铭)

《国风·王风.丘中有麻》全文解释及赏析

点睛是什么意思

好。

根据哔哩哔哩网资料显示,代兴然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

代兴然不仅擅制箫,南箫即兴吹奏也是一派气象,所吹曲目,常以漠、枯、独静、深夜、大地等词为名,一语点睛,余味深长。

谁知道辜鸿铭,叶公超,胡适的名人轶事

点睛的解释

(1) [add the finishing touch]

“画龙点睛”的略语 点睛之笔 (2) 指艺术创作在紧要之处,加上 关键 的一笔,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详细解释 谓画 眼睛 。 晋 王嘉 《 拾遗 记·秦始皇》 :“ 始皇 元年 , 骞霄国 献刻玉善画工名 裔 …又画为 龙凤 ,骞翥若飞。皆不可点睛,或点之,必飞走也。” 明 睡乡居士 《<二刻拍案惊奇>原序》 :“甚而 僧繇 点睛,雷电破壁。”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词曲下· 格局 》 :“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

词语分解

点的解释 点 (点) ǎ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点滴。斑点。点子(a.液体的小滴,如“水点点”;b.小的痕迹,如“油点点”;c. 打击 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点点”;d.主意,办法,如“请 大家 出点点”;e.最能说明问 睛的解释 睛 ī 眼球,眼珠:眼睛。目不转睛。画龙点睛。定睛一看。 部首 :目。

辜鸿铭

本世纪初,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汤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ke soupee?”(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ke speechee?”(喜欢我的演讲吗?)

辜鸿铭的趣事(一)

十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当时是清末).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时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孙子一听都傻啦,赶紧灰溜溜地跑掉.

辜鸿铭的趣事(二)

辜鸿铭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一生精通13种语言,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至一九二八年死的时候还留着)

辜鸿铭的趣事(三)

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美国的妇运份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

辜鸿铭的趣事(四)

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辜鸿铭的趣事(五)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岁生日,嘉兴才子沈曾植(进士出身,满腹经纶)前来祝寿,辜鸿铭高谈阔论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答,辜鸿铭甚感奇怪,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立即叫手下将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问辜鸿铭:“搬书作什么?”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

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据说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一书,竭力维护周代礼制,字里行间褒善贬恶,拨乱反正,体现出明确的政治意图和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是后儒所称道的“微言大义”,或曰“春秋大义”。《孟子》有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两千五百年后,20世纪初叶的中国和世界,也正是“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的年代。有一位谙熟欧洲文明而服膺儒家传统文化的中国 人,再次举起“春秋大义”的旗帜,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英文著述,极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尊严,鼓吹儒家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东、西方文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人就是辜鸿铭。

辜鸿铭(1857-1928)出身于华侨世家,十三岁即赴欧洲求学,十余年中游学于英法德意诸国,归国后长期担任张之洞幕府的洋文案,曾官至清廷外务部左丞。他精通英、德、法等近十国文字,尤其擅长英文写作,被孙中山、林语堂推为中国第一。1915年,辜鸿铭在北京出版了《中国人的精神》(Spirit of Chinese People)一书,汉语题名“春秋大义”。不久即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轰动东西洋,在德国甚至掀起了持续十几年的“辜鸿铭热”。

《中国人的精神》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系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论文结集而成。面对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欺凌和对中国文化的歧视,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 “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deep,broad and simple)”,此外还有“灵敏(delicacy)”。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 “温良”(gentle,温文尔雅),“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

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种心灵的生活”,因此,“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不如说它是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对于抽象的、刻板的科学技术当然是没有兴趣的。辜鸿铭以此回应和解释西方人关于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套话:“中国人缺乏精确性”。他形象地说:“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被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精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在辜鸿铭看来,不屑于精确的中国人,其“赤子之心” 和“成年人的智慧”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这就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永葆青春的秘密”。他引用“最具中国味道的英国诗人华滋华斯”的长诗《丁登寺》,展现出中国人心灵与理智完美结合而产生的那种“安祥恬静、如沐天恩的心境”。正是这种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赋予了中国人那种“难以言状的温良”。

“真正的中国人”的温良,在“真正的中国妇女”或“理想妇女”身上得到了尤为充分、完满的体现。中国男人的“温文尔雅”,在中国妇女那儿变成了“神圣的、奇特的温柔”。辜鸿铭承认,在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理想妇女身上也存在着这种温柔,比如基督教的圣母马利亚,但是与中国的观音菩萨相比,中国的理想女性要在“轻松快活而又殷勤有礼”方面更胜一筹。他认为《诗经》中的《关雎》一诗描绘出了中国理想女性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悠闲恬静之爱,羞涩或腼腆以及 ‘debonair'一词所表达的那种无法言状的优雅和妩媚,最后是纯洁或贞洁”。谈及中国女性,中国人纳妾的问题自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辜鸿铭将这种现象的“合理存在”归因于中国妇女的“无我教”,或曰“淑女或贤妻之道”:“正是中国妇女的那种无私无我,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这显然是一种狡辩,不过这种狡辩也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中国妇女幽美而贤淑的理想形象。

中国男人和女人为什么会具有上述精神特征?辜鸿铭认为,这是中国的“良民宗教”长期教化的结果。所谓“良民宗教”,即指孔孟之道,其“精华”是义与礼,“特别是礼,更为中国文明的精髓”。辜鸿铭比较了中国与欧洲宗教教义之不同:“欧洲宗教要人们‘做一个好人',中国的宗教则要人们‘做一个识礼的好人 ';基督教叫人‘爱人',孔子则叫人‘爱之以礼'。”他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当时欧洲陷于“一战”炮火的残酷现实,指出这场战争的道德根源正在于不讲礼义而崇信强权。因此,他要把中国人礼义并重的良民宗教奉送给欧洲,以制止这场世界大战,“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并为战后文明的重建提供一把“钥匙”。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去拯救西方文明,这正是《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所标举的“春秋大义”之所在。

历史的发展证明,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并没有产生“乱臣贼子惧”的实际效果,他对中国“良民宗教”的普世功用显然是过于自信了。不过,在“一战”前后的欧洲,特别是德国,由于人们身受战争苦难,对于自身文明的价值普遍感到失望乃至绝望,而对和平安宁的东方产生了某种朦胧的欣羡,辜鸿铭其人其书就成了他们心目中“希望的使者”。不仅大学里有人组织“辜鸿铭研究会”,成立“辜鸿铭俱乐部”,他的名字还广泛流传于普通民众之口。在这股“辜鸿铭热”的推动下,欧洲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辜鸿铭笔下遵

奉良民宗教、社会有条不紊的中国与温文尔雅的中国男人、幽美贤淑的中国女人的形象也广为人们所熟知,乃至成为身陷战乱之中的欧洲人心向往之的一个乌托邦。真实与否姑且不论,辜鸿铭所阐发的“中国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义”,在中国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

叶公超

5岁时,家人为他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史,间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时,天津南开中学率先响应。16岁的叶公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游行、演讲,十分活跃。时家人虑及学殖将荒薄,未等其毕业即安排他赴美留学。到美后先入中学,后辗转美、英、法几间大学,1925年获爱默思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在此他成了著名诗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的高足,并出了本英文诗集poems。后入英国剑桥大学研读文艺心理学,一年后获硕士学位。又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作短期研究。十分幸运的是他认识了当时英国诗坛领袖、著名的诗人、批评家艾略特(T.S.Eliot),过从甚密,受益良多。叶公超成名后,他的母校爱大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叶公超在北大、清华当教授时,年轻气盛,一副绅士派头。大概是年代不同,对他的描述也大相径庭:一说“风度翩翩,不拘小节,春秋着西装,背部微驼,头式右分,一尘不染”(秦贤次);一说“公超先生很少着西装,总是绸子长衫,冬天则是绸缎长袍或皮袍,下面是绸子棉裤,裤腿用线带系紧……先生的头发,有时梳得光可鉴人,有的时候又蓬松似秋后枯草。他顾盼自嬉,怡然自得。”(季羡林)学生中的崇拜者称他是“中国的约翰生博士”。他英文名叫George。他一直教西洋文学,吴晗、钱钟书、王辛笛、季羡林、常风、赵萝蕤等,他都教过。众多的学生在晚年回忆他时,几乎众口一辞,说上他的课既是享受,又有点“那个”。

叶公超上课“很少早退,却经常迟到”,有时迟达十五分钟之多。调皮的学生们以为他不来上了,喜欢悄悄地与他捉迷藏,从教室两侧的楼梯溜号,制造不上课的机会。他见怪不怪,还常常以自嘲式调侃学生:“我上趟上课来得不慢,你们却走得更快。”他是绝对的自由主义者,教学原则是熏陶,中国书院传统的身教,把教室当做师生切磋学术的场地。“要来便来,不来不勉强”。因为他的课有魅力,选修他的课者众。

“最初上叶师的课,真是上得满头雾水。他到了课堂,并非有板有眼地从翻译原理原则,及实施方法说起,总是天马行空,随兴所至,高谈阔论。最精彩处是眨着眼帘,把中外翻译家误译、错译欠通处随手拈来,挖苦不留余地。”(艾山)

他操一口京片子,“他教课以读音正确有名。”(赵捷民)

“作为老师,我猜他不怎么备课……他只是凭自己的才学信口开河,说到哪里是哪里。反正他的文艺理论知识多得很,用十辆卡车也装不完的。”“如果说叶老师什么地方有点令人不自在的,也许是他那种自然而然的‘少爷’风度,当然决非‘纨绔子弟’的那一种。”(赵萝蕤)

课堂上,他喜欢信手拿些唐诗、宋词、元曲,叫学生翻译。对音律平仄他素不苛求,讲究意会神通。如死板板的“中英对照”,他便批评“这是从字典上抄来凑的字句”。他擅长启发式,一次他让学生译柳宗元的五绝《江雪》,“寒江雪尚望有鱼乎?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一语点睛。

有的女生说他很“师尊道严”,上课时不敢交头接耳。但多数人说他风趣、随和。一次他出的译题是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无痕,不知心恨谁?”同学们都犯难,一位洋派的同学课堂上直呼叶公超的名字:“你叫我们翻译李白的《怨情》,不管作者李白理不白,没有交代清楚。美人心中到底恨的是谁?叫我们怎么翻呀”全场先是肃然,后是哗然。“Wait a minute!”他似笑非笑,半眯着眼回答说:“我哪儿知道她的心恨谁?”大家笑得开心时,他却一字一顿地说:“我要是知道,也不叫你们翻译了!”逗出的“笑声差点把红楼扯去一角”。

他的幽默随处可见。一次话题说到服饰,他说:“西装袖子的钮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了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是妙不可言,便利于让人牵着脖子走,而且要面对着牵他的人,表示由衷地臣服。”他虽然名士派头很足,对学生很随便,在街上有时学生向他打招呼,他似没看见;有时学生没看见他,他反而在马路上大喊“密斯特,密斯特”。

一次,钱钟书与许振德结伴于某岁圣诞前夕往谒,谈到平剧(即京剧)时,叶公超眉飞色舞大谈谭鑫培当年如何如何,并清唱《打渔杀家》中“昨夜晚,吃醉酒”一段,字正腔圆,还做招式,一扫师生之别。

胡适

有件事最能说明胡适的作风,也就是他与街头小贩的友谊。袁瓞是个卖芝麻饼的,空闲时也读些有关政治的书。有许多问题使他困惑,却想不出答案,于是写信向胡适请教,问:“英国为君主制,美国为民主制,实质上是否相同﹖在组织上,英国内阁制与美国总统制,是否以英国的较好﹖”胡适不仅热情的回信,还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这个国家里,有—个卖饼的,每天提着铅皮桶在街上叫卖芝麻饼,风雨无阻,烈日更不放在心上,但他还肯忙里偷闲,关心国家的大计,关心英美的政治制度,盼望国家能走上长治久安之路——单只这一奇事已够使我乐观,使我高兴了。”后来,袁瓞常到胡适的办公室去看他。胡适出门,总先写信通知袁瓞,以免袁瓞枉跑那么远的路去。有一次袁瓞以为自己生了鼻癌z后来才知道不是{,胡适替他写了封信,介绍他去看医院,并且表示愿意代付一切费用。  

胡适不是那种把自己的才能深藏起来的人,他有什么就拿出来什么。他是什么人,全都摆在那儿。从前上海的左翼作家,在鲁迅领导之下,曾向他"围剿"多次。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四处奔走,却无人愿意帮忙,不得已求助于胡适,胡适马上着手运作。他从未计较过恩怨得失,不管是友人,还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他都尽全力帮助。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发怒易,发牢骚更易,但平和待人,谦和做事,则是十分之难。 

另外两个人们用来评价胡适的词,就是“善良”和“正直”,这里就必须讲到他和“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了。溥仪读了胡适的《尝试集》和《胡适文存》,非常欣赏。15岁的他十分想见见这个新派领袖长得什么样,所以他装上电话后,一时好玩,就给胡适拨了一个: 

“你是胡博士吗?好极了,你猜我是谁?”  

听到是一个孩子在讲话,胡适有些发懵。“您是谁呀?怎么我听不出来呢……” 

“哈哈,甭猜啦,我是宣统啊!” 

“宣统?好怪的名字……是……是皇上?”  

“对啦,我是皇上。我听到你说话了,但还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儿,你有空来宫里,让我瞅瞅吧!” 

不久,胡适就来到宫里拜会溥仪,这时的溥仪一身平民的打扮,桌上放着《晨报》、《英文快报》等报纸和杂志。两个人谈得很投机。溥仪最后说:“我们做错了许多事,到现在还要浪费国家的钱,心里很不安。我本想独立生活,但老人都反对,因为我一独立。他们就没有了依靠!” 

胡适答应以后多找一些书给溥仪后就离去了,但是这20分钟的会见却激起了胡适对溥仪的同情。不久,这件事情就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批评轰然而至,最激烈者,恐怕就是鲁迅了,但是胡适却一点不把这些批评放在心上。不久,冯玉祥将溥仪逐出皇宫,几乎所有的人都拍手称快,只有胡适极力为溥仪鸣不平,谴责冯玉祥驱逐孤儿寡母是“东方的野蛮”。现在看来,在那个军阀当道的时代敢于这样做,恐怕不仅仅需要“善良”,更需要的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