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幸灾乐祸的意思

幸灾乐祸的成语解释及意思_幸灾乐祸的词语意思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成语解释成语: 幸灾乐祸 拼音: 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成语典故出处: 《左传·僖公十四年》

幸灾乐祸的意思

幸灾乐祸

[成语解释]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典故出处]《左传·僖公十四年》:“幸灾不仁。”

[译文]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

[近义词]落井下石

[反义词]兔死狐悲、同病相怜

[常用程度]常用

扩展资料:

反义词:

雪中送炭

[成语解释]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典故出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近义词]雪里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常用程度]常用

幸灾乐祸的意思指看到别人遭到灾祸反而很高兴。

成语出处:

1.“幸灾”,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

2.“乐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一度内乱,公子夷吾逃到秦国避难,得到了秦国的照顾和帮助。他发誓说,有朝一日他登上王位,一定割地重酬秦国之大恩。后来,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如愿登上王位,即晋惠公,但却不再提割地酬谢秦国救助他的事情。

晋惠公即位第四年,国内发生饥荒。秦国不计前嫌,给晋国运去了大量粟米。不料第二年的冬天,秦国也发生了大灾荒,而这一年,晋国的收成不错。于是,秦国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想不到却遭到拒绝。

晋国的大夫庆郑竭力劝说晋惠公:“辜负别人的恩惠就会失去亲人;幸灾乐祸是不仁的表现;贪心不足,舍不得用财物去救济别人是一种不祥之兆;使邻国产生怨恨就是不义的行为。这四种是立国的基本道德,如果都丧失的话,用什么来维护自己国家的生存呢?”

另一位大夫虢射却持反对意见,他说:“我们既已背弃了割让土地的诺言,给不给粮食还有什么关系呢?”庆郑反驳说:“背弃了信义,得罪了邻国,一旦我们发生什么灾祸,还有哪个国家来帮助我们呢?”

虢射说:“我们既然无法消除秦国对我们的怨恨,卖粮食给他们反而会使我们的敌人增强实力,不如不给。”

庆郑再一次劝告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的行为,就连一般百姓都是唾弃的(背施无亲,幸灾不仁)。亲近的人会因此而结仇,何况本是冤家敌人呢?”但晋惠公始终不肯纳庆郑的意见。晋国的行为最终激怒了秦国。第二年,秦穆公就出兵攻打晋国,并活捉了晋惠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