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讲成语故事_幼儿园讲成语故事2-3分钟

       作为幼儿园讲成语故事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大全

2.幼儿园的成语故事

3.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

4.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

5.少儿表演成语故事

6.幼儿园成语故事有哪些

幼儿园讲成语故事_幼儿园讲成语故事2-3分钟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大全

        关于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有哪些呢?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中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炼、形象、富于表现力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材料,它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借用成语故事讲清哲学道理,可收到较好的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篇一:狐假虎威的故事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经问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道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权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篇二:励精图治的故事

        公元前74年,西汉大将军霍光立刘询为汉宣帝。由于当时宣帝年纪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独揽,汉宣帝只是个摆设。

        霍光虽然掌握着大权,霍氏一门也被封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满足。她为了使自己的小女儿成为皇后,竟然勾结御医了许皇后。霍光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就利用职权袒护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当时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议汉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权力。汉宣帝便听从了魏相的建议,逐步采取措施,最终罢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对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为丞相。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对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们计划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杀死魏相,然后再废弃汉宣帝。汉宣帝得知消息后,马上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汉宣帝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他决心振奋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原文是:?宣帝始亲万机,励精为治。?)汉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来衰败的西汉王朝重新强盛了起来。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篇三: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篇四:斩草除根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不可失去。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篇五:茕茕孑立的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晋灭东吴,所谓?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了几十年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一统,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广揽贤能?,着重于西蜀与东吴的遗老故臣,凡有声望的、有本事的,都极力笼络;笼络不成,就设法除去,以达到不为我用也不许为我害的目的。同时,把?以孝治天下?作为其伦理总纲,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抚恤孤寡。

        在?广揽?中,西蜀的一个故臣引起了司马炎很大的关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阳人。生下六个月时丧父;四岁时,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刘氏扶养成人,西蜀时,官居尚书郎,是个不大不小却很重要的官。

        入晋后,蜀地的先后两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荐李密做官,可李密却故国难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谢绝了。司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诏书,要李密做供职于宫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后又改为显要的太子官属洗马,李密仍借口推辞。司马炎火了,又亲手下令,指责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严逼,声称如再迟缓,就要逮治下狱,甚至按律问斩了。这使李密很为难:出去做官吧,仍怀恋故国,而且这么出去,也将大丢脸面;不出去吧,是会被杀头的。经过深思,他就写了一篇《陈情表》,呈给了司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为主旨,说他幼时,?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至于成立。?,多亏了老祖母把他抚养长大。没有老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岁,又长年卧病在床,没有他,祖母怎么度过晚年!便说?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意思是他才四十四岁,报效国家的日子还长,而孝敬祖母的时间已不多了。恳请司马炎体谅他的苦衷,让他先尽孝再尽忠。

        司马炎看了很感动?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无法怪罪,又为了笼络人心,派了不少仆人帮他侍奉老祖母,并且说可以等到他祖母死后再出来做官。

        ?

幼儿园的成语故事

        #婴幼儿# 导语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隔墙有耳

        从前,有一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他总是喜欢四处打听别人的秘密。

        知道的秘密太多了。憋在心里真难受。

        一天他喝了几杯酒,终于忍不住,拉着好朋友,把自己打听到的事情全部说了出来。

        他哪里想得到,就在墙另一边的隔壁房间里,有人把他说的话都听得清清楚楚。

        于是没过多久,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多嘴的坏毛病啦!

       2.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望尘莫及

        南朝时期,宋国有个叫吴庆之的人,很有才学。当时的扬州太守王义恭对吴庆之特别赏识,便请他出来担任类似秘书的幕僚工作。王义恭在办公务时遇到什么问题,都向吴庆之请教之后才做决定。后来王义恭因公事被皇帝,吴庆之觉得很惭愧,认为是自己的才能不足,辅佐不力,才导致这种不幸的结果。于是就找了个地方隐居起来,过着躬耕田亩、诗书自娱的日子,决心以后不再出来做官。

        不久之后,有个叫王琨的人就任吴兴太守。他早就听说过吴庆之的贤名,便决定请他出来,担任“功曹”的官职。可是,吴庆之不愿再参加政治活动。所以,尽管王琨开出的条件非常优厚,都没能说服他。王琨不甘心轻易放弃,找机会又与吴庆之谈起来做官这件事。吴庆之对王琨说:“我一向资质鲁钝,实在不懂什么官 场规矩,只因为从前有个太守看得起我,所以,才勉强出来替他奔走了一段时间。如果你还是要我,那简直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把鸟放在水里,把鱼养在树上)!”吴庆之说完后,连告辞都没说一声拔腿就跑。王琨急忙跟在后面追赶。但是,出门以后,只见前面扬起漫天的尘土,吴庆之已经跑得不见踪影了。

        另据《后汉书·赵咨传》记载:赵咨受命为“东海相”,上任时经过荥阳。荥阳县令曹嵩等候在路口,专诚迎接他,因他俩原本相识,想请他在荥阳稍事停留,彼此谈谈。但赵咨见了曹嵩,连车也不下就走了。曹嵩想送他到城外的十里长亭,不料赵咨的车子走得挺快,一会儿就“望尘莫及”了。

       3.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调虎离山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

        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

       4.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温故知新

        昭公19年,孔子拜师襄子为师,请教有关弹琴的学问。师襄子先弹奏了一曲,带他弹完便将孔子引入后轩中,让孔子习琴。孔子一连三日练习师襄子所教的曲子,没有再学习新的内容,师襄子听孔子曲调已经弹熟便说,词曲你已弹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感谢夫子教诲,但技巧我还不纯熟容我继续练习。

        又是三天过去了,师襄子听着后轩中孔子的琴声技巧纯熟,音调和谐,韵味无穷,不断点头赞赏,便说:“所有技巧您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新的内容了。”

        孔子回答:“我的指法技巧虽已练熟,但还没领会曲子的志趣神韵,更未体察到曲作者的为人,请容我再练三日。”

        孔子习琴的第十天,师襄子站在一旁听得如醉如痴,而孔子在弹奏中由于受到乐曲的感染,有时进入深沉的思考,境界有时感到心旷神怡,胸襟开阔。他激动地说:“我弹着弹着就体察到作曲者的为人了,那个人肤色黝黑身材魁梧眼光,明亮而高 瞻远瞩,性情温柔敦厚,好像有着统治天下的帝王气魄,除了文王谁还能创作出这样的乐曲呢!”

        师襄子闻言连忙从坐席上站起来,向孔子施礼道,“此曲正是文王所作,名《文王操》,仲尼你真是聪明过人,一下子便悟到了周乐之精义。”

        孔子说:“全仰仗夫子教导。”

        温故知新,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

        小朋友,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适当地及时地复习,这样才能巩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举足轻重

        窦融世代在河西担任要职。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时,他担任波水将军,统率重兵。后来更始帝刘玄灭了王莽,他又归顺更始帝,当了巨鹿太守。更始帝兵败后,他无主可依,就联合酒泉、敦煌等五个郡在河西形成割据势力,自任五郡大将军。

        河西民风比较淳朴,窦融施行的政策又比较宽和,所以境内官民相安,粮食充足,附近的流 亡百姓纷纷归顺窦融。一时间,河西五郡兵强马壮,天下闻名。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他就是汉光武帝。窦融总觉得自己割据一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想归顺光武帝,做个青史留名的汉室忠臣。于是他派长史刘钧向光武帝上书并献上马匹。

        刘秀得知窦融有归顺的想法,高兴得不得了,当下就封他为凉州牧,赏赐黄金二百斤,并让刘钧带一道诏书给窦融。

        在诏书中,刘秀指出河西五郡军民安定,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窦融的治理之功。他还表示,自己知道窦融功劳很大,所以对他非常思慕。

        刘秀特意指出,在他与窦融之间,还有蜀地的公孙述和天水的隗嚣,他们占据土地,一个想争夺天下,一个则想从战争中渔利。在蜀汉相攻的形势下,窦融归顺何人,对全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要举足移动一步,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

       6.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沾沾自喜

        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一次,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来朝见,窦太后叫窦婴陪他们喝酒。景帝刘启喝了许多酒,高兴地说:“我死后,就把王位传给梁孝王。”窦婴马上反对说:“汉朝历来是把帝位传给儿子,你怎么擅自传给弟弟呢?”窦太后听了这话,也很不高兴,因为她偏爱小儿子。此后,窦太后不准窦婴进宫朝见。窦婴便托病辞掉了“詹事”的官职。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叛乱,汉景帝在危难之中,数数亲信大臣将,只有窦婴还算是个人才,于是召他回朝,拜他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命他讨平叛乱。窦婴平定叛乱后,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可汉景帝仍然不太信任他。

        当承相刘舍因庸碌无能而被免职时,窦太后几次向汉景帝提起窦婴,希望用他为A相,但汉景帝不同意,并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意思是:窦婴这个人,自以为了不起而沾沾自喜,其实办起事来疏忽大意,难以胜任垂相这一重任。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和《汉书·窦婴传》上均说:汉景帝刘启曾批评魏其侯窦婴“沽沾自喜”。

       7.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小心翼翼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兴奋,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碰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假如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8.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锲而不舍

        战国末期我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

        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的文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

        《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9.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杯弓蛇影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10.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简单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 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

       [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ì),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xù)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盲人摸象]

       大街上有人牵过一头大象。四个瞎子听见了,都想知道这奇怪的野兽是个什么样儿。可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长牙齿。他说:“我知道了,原来大象就跟又粗又长的萝卜一个样儿。”另一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他说:“不,大象就跟大簸箕一个样儿。”第三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不像簸箕,也不像萝卜,大象就跟舂[chōng]米的木棒一个样儿,不过粗一点儿罢了。”第四个瞎子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你们都错了,大象就像一根绳儿。”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儿的呢?四个瞎子争了半天,结果还没弄清楚。

       “盲人摸象”和“瞎子摸象”都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有人观察事物,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小部分,就自以为看到了整个事物,可以说他是“盲人摸象”或“瞎子摸象”。

       [闻鸡起舞]

       晋代有一位的将军,名叫祖逖。他文韬武略,忠心爱国,是一位倍受尊敬的人。

       可是,祖逖小时候却是个淘气的孩子。他不爱读书习武,整天只喜欢到处去玩。

       祖逖长大后,看见国家衰落,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非常艰苦。但是,他力量微薄,学问又浅,什么忙也帮不上。

       为了能改变国家的现状,祖逖开始发奋读书,认真学习,从书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

       在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他和祖逖一样,都希望早日平定战乱,让国家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

       第二天早上,他们又会一起练剑习武,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

       从此以后,祖逖和刘琨约定,每天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酷暑严冬,从来没有间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祖逖与刘琨都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文武全才。

       闻鸡起舞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要向祖逖和刘琨学习哟!

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

       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相关内容如下:

       《狐假虎威》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园讲的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一只老虎的威势,欺骗其他动物,最终却被老虎发现并赶走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狐狸因为借助老虎的名气,对其他动物进行了欺骗,然而当真正的老虎出现时,狐狸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这个故事可以让幼儿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教会他们不要欺负弱小,更不要依仗别人的势力去伤害他人。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教育幼儿们要诚实、正直,不要欺骗他人。同时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虚张声势的危害,学会独立思考,不被外表所迷惑。这样的故事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对正义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负他人,更不要欺骗和误导别人,因为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损害自己的信誉,也会让人失去信任。故事中的狐狸利用虎威欺负其他动物,当真正的老虎出现时,它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这个故事能够引导幼儿学会诚实、正直,明白欺骗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过成语故事,幼儿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他们可以学习到不要轻信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力。要学会辨别对错,不要被别人的话唬住。同时,故事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联想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个故事还能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讲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告诉他们不要随意效仿别人,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教育能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总体来说,通过这样的成语故事,幼儿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少儿表演成语故事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

        《亡羊补牢》ppt、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

        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缺陷的,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会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放光彩。

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 不 迟

        知

        第一次 不补 错

        就

        第二次 修补 改

幼儿园《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 :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 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幼儿园成语故事有哪些

        ⑴ 儿童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 幼儿故事大全

        成来语: 叶公好龙源

        拼音: shègōng hào lóng

        解释: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 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举例造句: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 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

        拼音代码: yghl

        近义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灯谜: 倾古雄才爱中华

        用法: 作定语、宾语;指表里不一

        英文: 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

        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⑵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

        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5、出奇制胜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

        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

        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 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⑶ 画蛇添足的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版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权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倒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给蛇添足的那个人,正是因为做了多余的事,才失掉了到嘴的好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切合实际一点,不要做那些多余的事情。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二》

        ⑷ 儿童幼儿成语故事文字版

        井底之蛙复一只青蛙,住一口制井里。它高兴时,在井里跳来跳去,天热了,在水中游上游下,觉得很快活:我是井里的主人,多么逍遥自在! 它正在自得其乐的时候,忽然听见有人在叫它。它抬起头向井口一看,只见一只大海龟的头几乎遮去了井口上的半丬天。只听见大海龟问它:青蛙老弟,你见过大海吗?青蛙说:大海有我的井大吗?海龟老兄,欢迎你下井来作客。大海龟被它说动了心,真想下井去看看。可是,它左腿还没跨进井去,右腿的膝盖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大海龟只好伏在井口上,告诉青蛙,海有多大、多深、多广。青蛙这才知道,井外还有这么大的天地。它又惊奇又惭愧,感到自己的见识太渺小了。成语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却又妄自尊大。

        ⑸ 少儿成语故事大全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版

        谋士徐庶向刘权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三顾茅庐成语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襄阳隆中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茅庐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臣本布衣,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⑹ 少儿成语故事

        成语: 萧郎陌路

        拼音: xiāo láng mò lù

        解释: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陌路:过路人。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指分手。

        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拼音代码: xlml

        近义词: 视同陌路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不再相爱

        ⑺ 儿童成语故事视频160

        《买椟还珠》从前,一个有一颗漂亮的珍珠的楚国人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用翠鸟的羽毛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过了几天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珍珠交给楚人说:“先生,我买的只是盒子,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买椟还珠,我国古代成语,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⑻ 简短的幼儿成语故事八篇

成语一《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二《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释义: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故事:在东汉末年,朝政的大权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这个人骄横跋扈,出入宫廷敢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成语三《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小,人民又少。即使有很多的工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⑼ 适合幼儿听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

        此地无银三百两

        画蛇添足

        盲人摸象

        亡羊补牢

        杀鸡给猴看

        画饼充饥

        调虎离山

        狼狈为奸

        嫁祸于人

        杀鸡取卵

        井蛙立志

        ⑽ 幼儿园成语故事《盲人摸象》幼儿表演台词

        “盲人摸象”是大家熟悉的寓言,说的是四个盲人以各自摸到的大象的身子、牙齿、腿和尾巴为依据,说大象的形状像墙,像棍子,像柱子和绳子等,他们都自以为是,争个不休。这则寓言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时,得到启示:识物、知人,应当力戒“以偏概全”。以后经常用“盲人摸象”来讽谕主观片面的人。这个成语经常为人引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的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诵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 2. 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重难点分析: 1. 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2. 懂得“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的意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2. 课件展示大象的。 3.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 过渡:可是有几位盲人,他们没见过大象,也很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于是,他们就用手去摸大象,他们摸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盲人摸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认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盲人们摸到的大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3)和同学交流你读文后得到的启示。 2. 认读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一读,再集体朗读,教师要强调要点。 (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 指名分段读文,检查学生读通、读准课文的情况。 4. 学生互相评议。 5. 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 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象的牙齿,就说:“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象的腿,就说:“你们俩说得多不对,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到了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象跟绳子一个样!” (1)读句子。 (2)读句中的生字。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6. 出示课件,用“与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件播放课文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把四个盲人认为象的样子的句子在文中勾画出来。 2. 朗读第二自然段 (1)填表:课件展示表格 人物摸的部位得出结论 第一个盲人 第二个盲人 第三个盲人 第四个盲人 (2)练习用“大象的……像……”来说话。 3.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画出牵象人说的话,读一读。 讨论、交流:盲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错在哪儿里?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哲理。 4. 配乐分角色朗读。 四、拓展练习 如果你面对那几个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五、课下练习表演课本剧。 在学生练习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编演。 第二课时 一、表演课本剧。 要求:课前充分准备,有角色分工,能补充部分台词,表情生动,形象。最好能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理解,加入自己再创作的内容。 1. 在小组中进行分工,练习合作表演。 2. 以小组在班上进行表演。 3. 同学互评。 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前期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有故事情节,又要表现出人物特点,突出人物性格,进而彰显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不要让表演泛化,流于形式。 二、指导生字书写。 本课生字笔画较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在书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说笔画笔顺。重点指导“象”的第六笔撇;“错”的金字旁;“争”的哪一笔最长。 2. 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 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未来书法家”。 教师要关注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及时进行修改。 4. 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 练习:边读边写。 三、总结:学完这课让我们明白了,(出示课件)——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要只片面了解, 就轻易的下结论。

       拔苗助长

       故事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

       帮助它生长。

       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

       强求速

       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

       .

       公孙丑上》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

       是一部儒家经典,

       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的政治活动、

       政治学说和哲

       学伦理教育思想。

       这部书中有个故事十分有名:

       宋国有一个农夫,

       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

       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长。

       一天,

       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急忙奔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棵地拔,

       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

       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

       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

       就会

       把事情弄糟。

       百闻不如一见

       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

       .

       赵充国传》

       ,充国曰: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

       至金城,图上方略。

       ”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

       愿领兵前去拒敌。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

       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幼儿园讲成语故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