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_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2.古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四字成语

3.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300字:悬梁刺股

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_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这个成语的主人公一位是东汉的孙敬,一位是战国时的苏秦。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当时由于在三更半夜看书容易打盹,为了不打盹。

       于是孙敬就用绳子一头绑着自己的头发,一头系在房梁上,当打盹时头一低就会拉扯头发而疼,这样就会清醒起来。而对于同样的打盹,苏秦则用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以此来弄清醒自己。

       悬梁的孙敬最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当起了教授。而刺骨的苏秦则开始游历各国,多年后身佩六国相印,进行合纵抗秦。可惜最后被齐国的政敌派人给刺杀而亡。

       学成后的苏秦开始游历各国,多年后身佩除秦国外的六国相印,积极组织六国合纵抗秦。最后,被齐国的政敌派人刺杀。

       2、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3、映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他每当读到月亮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顾不得拂掉,又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牧豕听经

       后汉时琅邪有个叫承宫的,是个孤儿,从8岁给人放牧猪羊。乡里人徐子盛给几百个学生讲授《春秋经》。一次承宫放牧经过,在那儿休息时听见《春秋经》,于是请求留下,为学生们拾柴。

       虽然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但承宫都勤学不倦。后来天下大乱,承宫和妻子到了蒙阴山,努力耕种。庄稼快熟时,有人来说那地是他的,承宫也不和他计较,把地让给他就离开了。永平年间,承宫被朝廷封作博士,最后还作到了侍中祭酒,他的名声一直传扬到了北方遥远的匈奴。

       5、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一人叫匡衡,勤奋好学。 家里很穷,白天必须干活,晚上他才能读书。但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对邻居说:“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

       邻居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说:“既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烛光透过来了。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

       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用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古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四字成语

       1、《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2、《映雪》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他想夜以继日地读书,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

       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于是他感觉不到困了,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在雪地上看书。孙康不顾寒冷,孜孜不倦的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御史大夫)。

       3、《悬梁》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4、《刺股》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囊萤》主人公

       车胤(yìn), 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车浚,曾任孙吴会稽太守。父亲车育,官至吴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的车胤,对其父车育说:“这小儿将会光耀足下门户,可使他学有专攻。”

       车胤勤奋不倦,博学多通。家中贫寒,常常缺少灯油,夏天夜里用白色丝袋盛装数十只萤火虫作照明读书,夜以继日(这就是《三字经》上“如囊萤”的故事)。及至年长,风姿美妙,聪明机灵,敏捷有智慧,在乡里之间很有声望。

       桓温做荆州刺史时,召车胤为从事,因其善于辨析义理而特别器重他。引为主簿,后又迁为别驾、征西长史,于是显名于朝廷。当时只有车胤和吴隐之是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的。

       车胤善于赏玩集会,当时每有盛会,桓温必邀车胤出席。若车胤不在,众人都说:“没有车公不快乐。”仆射谢安每逢游集之日,就摆设筵席恭候车胤。

       宁康初年(373年),朝廷封车胤为中书侍郎、关内侯。晋孝武帝曾讲解《孝经》,仆射谢安侍坐于旁,尚书陆纳伴讲,侍中卞耽伴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宏手执经书,车胤与丹杨尹王混选取文句,当时舆论把这看作是一种荣耀之盛事,其后累迁侍中。

       太元(376年—396年)年间,朝廷增置太学生一百人,让车胤兼任国子博士。其后第二年,朝廷讨论郊庙明堂之事。

       车胤认为:“古代明堂的建制已很难弄清,况且乐的根本是和谐,礼的根本是恭敬,所以质朴与华美不同,音乐器具也两样。既然茅屋大厦尺度标准不一,那么何必要遵守其形貌而不弘扬其根本顺应时代呢?天下安定,四境逆贼尽灭,然后可以大修明堂大学了。”当时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车胤又迁职为骠骑长史、太常,晋封临湘侯,因病离职。不久朝廷任命他为护军将军。当时王国宝奉承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婉言劝说朝廷执事大臣上奏让司马道子做丞相,加以特殊的待遇。

       车胤说:“这是周成王尊崇周公用的礼仪。今皇上正壮年,非年幼的成王可比,在位的丞相会稽王,怎能做周公呢!声望和实际不相称,不宜如此,这样做肯定大逆皇上的意愿。”

       于是车胤称病养身不办理此事。王国宝等人的疏表奏上去后,孝武帝大怒,而特别嘉奖车胤。

       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任左仆射,威震朝廷内外,王恭疾恨司马道子、王国宝扰乱朝政,举兵征讨。

       王国宝恐慌,其堂弟王绪将军献计:“不如杀掉车胤,除去众人之望,挟持主上和丞相,讨伐诸侯”。

       车胤到来后,国宝终不敢杀,反而向他求教计谋。而后,王国宝上书皇上,自解职务,等待降罪。朝廷任命车胤为吴兴太守,俸禄二千石,车胤称病不受。朝廷封他为辅国将军、丹阳尹。

       隆安四年(400年),车胤被提升为吏部尚书。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骄矜放荡,车胤与江绩私下告诉司马道子,准备向天子奏明,事情泄露。不料事情泄露,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

       2、《刺股》主人公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百度百科——苏秦

百度百科——车胤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300字:悬梁刺股

        1.悬梁刺股: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

       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废寝忘食。

       时间久了,也会疲倦得直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人自然也就不瞌睡了,好再继续读书学习。

       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其实是两个故事来的,而且他们之间的跨度是很大的。悬梁: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位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当然还有类似的故事: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凿壁偷光。都是为了描述古人的意志和决心。

       好了,关于“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悬梁刺股”,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