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留学:大学校长寄语学生“明德格物”

2.哪些大学的校训出自大学之道

3.那些名校的校训都是什么?

4.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是甚么意思?

明德格物_明德格物致知是哪个学校的校训

格物明德意思是:训勉学生进德修业。

“格物”,意为探究事物的道理纠正人的行为,“格”在此有“穷究”之意。“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明德格物是香港大学校训,这句话出自儒家者言,旨在训勉学生进德修业。出自《礼记·大学》。

根据宋儒朱熹的解释,“致知”意指尽量扩阔知识领域;“格物”指探究事物原理的意思。深入探索,学识自然会丰富起来。个人修养的基础巩固了,就可以身体力行,修己善,体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扩展资料: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刊刻成《四书章句集注》,因《论语》记载孔子言行,《大学》为曾子所作,《中庸》为子思所作,《孟子》记载孟子言行,故又称“四子书”。

百度百科-明德格物

香港留学:大学校长寄语学生“明德格物”

通过彰显德行和探究事物原理,不断完善自己,担当社会责任。明德,即立德修身,强调要先完善内在德智修养,然后推己及人。格物,即择优探究事物原理。立己达人,立己就是自律自强,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达人就是尽责尽心,报答父母、亲人、服务人民、报效祖国。

哪些大学的校训出自大学之道

 徐立之系着一条墨绿色的领带,领带上印有香港大学校徽图案,校徽正中端书四字校训:?明德格物?。 ?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以此为训,香港大学走过近百年的春华秋实,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综合学府,环球知名的学术中心。 ?明德?比?格物?更重要。?徐立之说,?港大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探究事物的真理,更要彰显德行,懂得如何做人。? 2002年,徐立之获邀由加拿大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第14任校长。作为世界知名的遗传学家、人类基因研究的权威,具有崇高学术地位的他,被形容为校长的?超班人选?。 如今,香港大学是各大学排行榜的大赢家。不但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期刊的世界高校排行榜上持续多年占据高位,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公布的亚洲大学排名榜中也屡屡名列前茅;刚刚揭晓的第12届香港最佳大学排名榜,香港大学蝉联第一名。 ?排行榜看的是大学的成就、名气,教师的科研成果,学校的国际化程度等等。在这些指标上,可能港大就占了优势。?校长徐立之说,?其实我自己觉得港大可以进步的地方还有很多。? 徐立之对此很淡定。他说:?我们怎样做,还是遵照我们自己的理想,不会为排行榜所左右。?徐立之表示,?我们不会针对某一个排行榜上的指标来调整治校理念。譬如说排行榜要看国际学生的比例,我们不会为此去迅速扩大国际学生规模。尽管特区已经允许我们收20%的非本地生,但我们要循序渐进。? 徐立之认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背景,对大学的要求也不同。?对大学排名榜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徐立之说,大学的比较本来就是困难、复杂的。若以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国际化程度等指标来衡量,内地很多出色的大学在排行榜上不占优势。判断大学是不是一流,如果仅在排行榜上看,就很不公平了。 对什么是?一流大学?,徐立之心中也自有一把尺子。他说,每当有国际学术会议的时候,如果我们相关学科的老师会被邀请去做专题演讲,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学生都希望来上这门课,那个学科就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学科;有10个到12个这样的学科,我们就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了。 徐立之希望港大今后能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怀抱中华,标领亚洲,放眼世界。在港大创建之初,尽管当时香港还处在英国的统治下,大家已经有这样的共识:香港大学应该是为中国而设立的。?

那些名校的校训都是什么?

哪些大学的校训出自大学之道介绍如下: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校训:止于至善。

河南大学的校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校训是“明德格物”,“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格物”出自《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促师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养成科学的思维和理性。“致公”取法于《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学之道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

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是甚么意思?

德格物,“明德格物,出于儒家经典《大学》,原文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明德”是指净化自己的德行,“格物”是指接触和明辨事物,“明德格物”的目的是修炼品德,获取真知。”

总体来说,明德格物就是要求学问,要修其身,要做自己,另外要求学问,要做到又能够修身,又能够讲学问,主要是这样,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性格、道德跟培养同学的学问,所以我们就用格物来教学。”由校训深刻看出学校提出全人教育的用意。

每一个校训都代表一学校的育才理念,从中不难看出什么理念培养什么人才,作为大学毕业多年的我们,进入了这无序浮躁的社会,象有所成的话,还是得静心修身,只有大德之人才能有能力去判断是非,做成每一件事~~~这些校训都来自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真传,德,善,坚持,奋斗,自强,创新,奉献分享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做的事,成功就在其中~~~努力

北京大学:“刚毅坚卓。”

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风:“行胜于言。”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治学范式:“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

「明德格物」 「明德」、「格物」二语,均出于「四书」中的《大学》。《大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阐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学》开宗明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条目。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八个步骤。 释义: 「明明德」 — 第一个「明」字是使动词,第二个「明」字是形容词。「明德」是人与生俱来的光明皎洁的德性。「明明德」就是让这种德性彰显出来,并将它发扬光大,然后推己及人,使天下的人都能够彰明其明德,同归于至善。校训将「明明德」简称为「明德」。 「格物」是八条目的根本,也就是「明明德」的基本工夫。「格物」指穷究事物的原理,而「格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书。「格物」的目的在于「致知」,即拥有渊博的知识。从「格物」、「致知」顺推,即一步步做下去,才能达到「明明德于天下」的终极目的。「明明德于天下」,则天下太平。 2010-08-16 09:22:43 补充: 所以绝对唔系叫人不知羞耻或孤寒......

参考: 3u/hongrads/index/chi/about/university_identity/sapientia_et_virtus

这里可以帮到你yahoaki.v50.host11/yahooauction/178987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