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成语积累_新高考成语积累及解释大全800个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新高考成语积累”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2.高中3年重要的成语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3.广东高考语文 拼音应该背哪些?成语怎么积累?

4.山东高考字词成语 有诚意者进!!ji

新高考成语积累_新高考成语积累及解释大全800个

成语的理解及运用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 用。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③有的放矢,加强积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投影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堵车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答案为D。“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此题相对简单,只是“如数家珍”相对错误较为隐蔽,学生需静心自习阅读方可做对。]

        这是一道考查成语运用的高考题。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

        2.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3年每年均有一道题。现将最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列举于下:投影

        2003年 捉襟见肘 未雨绸缪 自惭形秽 如数家珍

        2002年 光怪陆离 雨后春笋 有口皆碑 偃旗息鼓

        2001年 安步当车 颐指气使 车水马龙 蓬荜生辉

        2000年 汗牛充栋 淋漓尽致 洗心革面 左右逢源

        1999年 殚精竭虑 美轮美奂 炙手可热 一劳永逸

        1998年 望其项背 处心积虑 火中取栗 拭目以待

        19年 莘莘学子 不孚众望 趋之若鹜 万人空巷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伦美奂”、“不孚众望”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而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二、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年高考题第4题D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如全国高考试卷中93年的“差强人意”、“不刊之论”,95年的“首当其冲”,98年的“望其项背”都是从这个角度设题的。另如“不足为训”中的“训”容易理解为“教训”,实际上应为“典范和法则”,“文不加点”的“点”不是“标点”之意,应为“涂点,表示删去”,是形容文章写得快不用涂改就成的。

        此类成语还有别无长物、不易之论、久不归、独具只眼、目无全牛、一寒如此、猫鼠同眠、危言危行、望尘莫及、罪不容诛、屡试不爽、微言大义、曾经沧海等。

        2、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2000年全国高考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6,洗心革面,是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象95年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各有千秋”,年的“趋之若鹜”,再如“面目全非”、“始作俑者”都是有贬义色彩的词,不能用在好的方面;而“危言危行”又只能用在褒义方面。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例7: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 例8: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5、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例9: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10: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8中“记忆犹新”的意思是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前面不能再用“还”。]

高中3年重要的成语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1、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平时要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规范用法,有时即使是名家的文章作品也可能会有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要盲从,要有分辨能力。?

       2、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在高三复习阶段应用一定的时间对熟语作集中复习,强化记忆。应当借助一些资料突击复习,比如熟语600例,易误成语例析,近义成语辨析等等,仔细分辨,保证效果。归类复习可以是按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归类复习,还可以按熟语使用中的误因归类复习,比如按望文生义、两用成语、色彩不清、对象不分、范围不当、特定对象等方面归类积累,各个击破。

       3、准备错题本,对使用中高频出错的熟语要作辑录,经常翻看,细加揣摩,增强积累的自觉性,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使积累归于准确明晰。?

       4、手中应有成语词典一类的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记三条熟语,整个高三下来就可掌握一千多条熟语了,足可应付考试了。熟语的积累有些枯燥,要能持之以恒,要善于苦中作乐;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会收益多多。

广东高考语文 拼音应该背哪些?成语怎么积累?

       高中语文必修三期末复习资料(成语篇) 一、课内成语积累 1.既来之,则安之:原意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指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定下来。 2.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组织分裂瓦解。 3.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4.五十步笑百步: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错误或缺点,只是程度轻一些,却在讥笑别人。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5.弃甲曳兵:常用来形容败逃的狼狈样子。 6.不可估量:无法估计。 7.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不深入钻研。 8.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9.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10.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11.非同寻常:不同平常。 12.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13.义愤填膺:由于不义的人和事所引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14.安之若素:对于困境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 15.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也作心急火燎、心急如火。 16.不能自拔:不能主动地从痛苦中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17.公之于众:把事实向众人公开。 18.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也作息息相通。 19.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如同高山大河般雄伟豪迈。 20.大失所望:非常失望。 21.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 22.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23.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接近死亡。 24.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25.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 26.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27.恻隐之心:形容对别人寄予同情。 28.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29.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或声音很低。 30.荷枪实弹:扛着枪,上膛。指军队、警察等处于戒备状态。 31.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就会成为名胜地区,后多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32.胜友如云:许多才华出众的人物聚集一处。 33.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座位。 34.腾蛟起凤:形容人的文章华美。 35.钟鸣鼎食:古代贵族权贵用餐时,打击乐器,用鼎器盛食物。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36.天高地迥:形容极其高远。 37.萍水相逢:像浮萍随水漂泊,偶尔碰在一起。比喻不相识者偶然相遇。 38.老当益壮:原指年纪老了,志气应该更壮。现多形容人老干劲大。 3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时在这方面虽然失败,最后在另一方面获得胜利。 40.豁然开朗:开阔或通达,光线充足。 41.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式) 42.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43.迎刃而解: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问题就可以容易地得到解决。 44.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45.有心无力:有某种心意或想法,但力量却达不到。 46.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地很清楚。 47.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符合情理。 48.巧言令色:使用花言巧语和装慈善来讨好别人。 49.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好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二、 成语误用类说 “正确使用成语”这一考点,不仅要我们从成语的用法上去指导学生,更要我们着眼于解题的主体对象,准确把握主体在解答过程中的特定的心理和感觉,以及对成语的既成理解。现在,社会上运用成语非常频繁而且错误百出,缺乏辨别能力的人往往要被误导,以致真不分,迷失方向。每年的高考试题都设计了专门的题目来考查学生掌握和使用成语的情况,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成语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时经常出现的误区作一番研究。 一、 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有其固定性和整体性,不论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单独存在时是什么意思,他们组合成成语后,表示的都是那个成语的整体意义,而不是这个成语的各个语素的简单相加,所以要透过字面去把握,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语素,更要注意其古义,千万不能以现在人的眼光或者是按现代汉语的意义去理解。 例: 1.张老师是那样地爱学生,每个学生的属相生日、兴趣爱好都耿耿于怀。(“耿耿于怀”指怀着心事,老不痛快。耿耿:心中不安的样子。) 2.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的受害者,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披肝沥胆”比喻坦诚相见或竭尽忠诚。此成语也作“披肝沥血”“披肝露胆”。) 3.清明时节,相伴郊游,芳草萋萋,野花飘香,垄上小憩,如坐春风。(“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极好的教育。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 以上各例,均属望文生义。 二、 张冠李戴 其实,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及范围,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不能不看对象,乱用一通。该用在两个人身上的,不能用在一个人身上;该用来形容物的,不能用来形容人。反之亦然,否则就要闹笑话。 例: 4.风景这边独好,春节长来此观光的海内外客人不绝如缕。(“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而未断。多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声音微弱。) 5.这家银行的资金投资于建筑上太大,问题一发生,当然就尾大不掉,很难应付用户的需求了。(“尾大不掉”指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指挥,现在也比喻机构庞大,指挥失灵。句中应换成“捉襟见肘”才好。) 6.费力地从车门里钻出的刘晓庆,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浓妆淡抹”是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它是形容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妆饰,而这里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同一时间的打扮了,自相矛盾。句中应换成“浓妆艳抹”为好。) 以上各例,均属不看对象及范围所引起的误用。 三、 褒贬不分 有些成语虽然意思基本相同,但感彩却不大一样,要注意区别对待,恰当使用。不然,褒贬误用,词不达意。 7.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西北某地已改头换面,山青水绿了。(“改头换面”,指只改变形式,不变实质。) 8.《警察和赞美诗》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别有用心”,指言论和行动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9.历史的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流风余韵”,这个成语原先指先代流传下来的好风气、风度、韵味,是褒义词,而在这个例句中,却用来指过去那种不注重调查研究、不符合实际的估计、猜测、浮夸等不良风气,褒义误用作贬义了。) 以上几例,都是成语使用感彩不当。 四、 重复累赘 成语有固定的结构,有的本身就是一句话,甚至一个故事,弄不好会同句子中其它词语重复,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10.同志的精辟科学论断,使这位经理了思想波折的莘莘学子终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这位”指的是一个人。) 11.张成同志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遍体鳞伤”就是“全身”受伤。) 12.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中的“大方”就是指大方之家,就是“人”。) 以上这些都属于用语重复,说话写文章时都应力求避免。 五、 多义误判(尤应注意)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这种对义成语决定了他们能使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 1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灯红酒绿”有两个意思,她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或**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所以这里正确。) 14.某黑帮团伙在几个劳改释放人员加入之后,如虎添翼,更加嚣张。(“如虎添翼”给人感觉很不舒服,但运用是正确的,因为“如虎添翼”可以用于正反两种语境。它既可以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可以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15.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秀色可餐”也是两种语境成语。可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可以用于形容景色非常优美。) 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仍离不开“知其义”这一根本点。对常用常见成语,只有平时多留心,多积累,方能在各种场合应对自如。 六、 谦敬不分 某些成语烙下了古代文化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词),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敬称)在实际运用中不能有丝毫差错。 16.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误用谦词) 17.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立相助。(误用敬词) 七、 擅带宾语 有的词语是不能带宾语的,在辨析成语时要特别引起注意。 18.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满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出奇制胜”可以作谓语和定语,但不能带宾语。) 19.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颇广,几乎家喻户晓。(“漠不关心”多作谓语,不带宾语。) 以上两例,都把四字成语的后两字当作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他带上了宾语。 八、 性别不分 20 .抗战期间,老五和他的哥哥失散,几十年过去了,某个偶然的机会使两人破镜重圆,兄弟俩真是激动万分。 (“破镜重圆”比喻夫妇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聚。) 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举案齐眉、结为连理等,都是异性组合,不能用在同性组合上。 总之,成语使用的正误辨别在很多时候需要凭借主体者自己的语感和所掌握的已有的知识,但懂得一些极为常见的辨析方法,积累一些成语使用中的典型例子,又是解决这一知识点的极为有用的法宝。所以,大家平时要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在阅读报刊杂志的时候,多注意辨别,勤查词典,并做好相应的积累工作。 高考易错成语560例 ://wenku.baidu/view/509c988fcc22bcd126ff0c73.html 高考易错成语总结 ://wendang.baidu/view/84e0db38376baf1ffc4fad29.html

       求纳

山东高考字词成语 有诚意者进!!ji

       广东高考语文拼音主要考察的是这几类:

       形近字如:澄清( qing)/眼睛(jing);赝(yan)品/鹰(ying)犬

       形异音同字如:协(xie)作/提携(xie);桅(wei)杆/宫闱(wei)

       多音字如:角(jiao)斗/角(jue)色;参(can)加/参(cen)差

       所以,重点记忆这几类就好。网上相关的资料很多的。

       成语的积累,要凭借日常的用功。

       1、有事没事翻阅成语词典,把感兴趣的记录下来,并熟悉成语背后的典故。

       2、看书或阅读文章时,把其中出现的成语划记出来,熟悉成语的运用。

       3、邀请同学或家人玩“成语游戏”,比如在吃饭时,轮流说哪些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吃饭这个场景的。

       4、写作文时,尽可能多运用成语。

       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成语量就会越来越丰富的。

       成语应用几乎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与之相关的研究文章不少,大都把成语误用的类型归结为如下方面:(1)对象误用,譬如19四年的高考成语“美轮美奂”多形容“房屋建筑”,却用在人物形象方面,就属于此类现象;(2)感彩误用,这是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错误,几乎每年都考到这种类型,譬如1995年的A项“无所不为”、B项“半斤八两”,19年的“趋之若鹜”,1998年的B项“处心积虑”,都属于成语的感彩误用;(3)同义成语误用,1991年、1994-年、1998年都考过同义成语误用现象,也有相关文章的深层次论述,不用赘述。

       笔者力避上面这些论述,力求对高考未考或高考已考但还研究不深人的成语运用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重视谦辞成语的研究

       2001年高考题考过一个谦辞成语“蓬荜生辉”,不少考生对这类成语的认识不十分清楚,因此,对这类成语进行一些深入研究确有必要。谦辞,表示谦虚之言辞,大多用于自称,命题者往往利用对象误用命题。比如,“一枝之栖”的意思是“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只能用在自身不能用在对方。

       例1:但望先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笔者搜集如下谦辞成语,有待我们作深入的研究,为了节约篇幅,不对每一个成语的用法作深层次解释:

       一得之遇才疏学浅尸位素餐凡桃俗李

       不足挂齿见笑大方抛砖引玉区区之数

       愚者一得德薄能鲜蓬门荜户力不胜任

       笨鸟先飞不情之请敝帚自珍管窥蠡测

       二、重视成语的性别研究

       利用成语的性别指向在高考中命题还未曾出现过,因此,成语的性别研究也是我们超前研究的一个亮点。譬如“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四岁,如果说成是“这个男孩正值豆蔻年华”,就是成语性别误用的典型例子,成语性别多指女性成语,即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笔者也搜集如下女性成语以供参考:

       豆蔻年华年华破瓜之年及笄年华

       花信年华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巾帼英雄

       千娇百媚才貌双全天生尤物天香国色

       夭桃称李水性杨花含情脉脉沉鱼落雁

       秀外慧中林下之风待字闺中秋波微转

       红颜薄命风韵犹存彩风随鸦衣香鬓影

       嫣然一笑仪态万方齿若编贝蕙质兰心

       琵琶别抱莺声燕语体态轻盈微时故剑

       倾国倾城珠圆玉润珠围翠绕

       三、重视双解关系成语的运用

       双解关系的成语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成语的意义不同,感彩也相应不同,呈现出意义与感彩的双重性;另一种情况是成语的意义呈现出双解现象,但感彩并不一定相应变化。而考生很可能只注意到了成语用法的一个方面或者感彩的一个方面,在高考中误选答案,这种成语多次在高考题中出现。

       譬如1992年高考成语C项“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是贬义词,又可形容都市或**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是褒义词;1995年高考成语D项“想人非非”,2000年B项“淋漓尽致”都属于成语双解现象,而此种成语在高考中出错率特别高,应当引起我们对双解成语的足够重视。

       下面是笔者搜集的部分双解成语,以供读者共同探讨研究:

       按兵不动按图索骥如虎添翼瞻前顾后

       终南捷径左右逢源高视阔步难分难解

       乘风破浪抓耳挠腮呼风唤雨披星戴月

       拼死拼活披肝沥胆摇头晃脑旁若无人

       战战兢兢冷若冰霜转弯抹角人仰马翻

       细水长流六亲不认独善其身风流人物

       体无完肤力透纸背纲举目张难兄难弟

       四、重视“望文生义”现象的研究

       不少文章总结了成语“望文生义”误用这种普遍现象,但并未从深层次上揭示命题者如何设置错误选项的规律,笔者分别比较了1995年、19年、1999年的高考成语“首当其冲”“万人空巷”“炙手可热”,等等,总结出了如下答题规律:我们只要摘取成语中的部分意思,代人全句中能讲得通,往往就是“望文生义”成语误用现象。而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从成语的来源、成语的结构、成语的发展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切不可分而化之,断章取义。命题者往往利用成语中一两个“耀眼”的字,迷惑考生,最终让考生出错。遇到此类成语,我们应该仔细辨认,反复推敲,方可定夺,切不可草草下笔。现举三例以深入解读这类误用现象:

       例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道上显得静悄悄的。

       (19年全国高考成语题D项)

       考生往往只抓成语中的“空巷”两个字,理解成:既然巷子都“空”了,自然街道上静悄悄的,人们都守在家里看电视去了。考生以为成语正确,其实,正是由于他们不明白成语的来源,未把成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而致误。“万人空巷”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的事物轰动一时的情景,出自苏轼的《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责任编辑:汪春)

       例3: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1999年全国高考成语题C项)

       考生很可能只抓住此成语的一部分进行理解,或者是“炙手”或者是“可热”,这两个组成部分从字面上都可理解为“热门”或“抢手”的意思,将其代入句中又讲得通。

       考生很可能匆忙选择答案。其实这个成语出自杜甫的《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比喻人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例4: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2/)04年湖北省高考题)

       在考场这种特别紧张的气氛之下,考生往往急于求成,抓住成语中“差”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差强人意”即“不满人意”,代人句中又讲得通顺,因此考生很可能草草选择。其实,“差”是“稍微、比较”的意思,“强”是“振奋”的意思。成语的原意是还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类似以上种种,利用成语中一两个字的字面意思代人文句中讲得通的,很可能是“望文生义”现象,考生应该深思慎取。

       五、重视含蕴关系成语误用的研究

       含蕴关系成语误用主要是指成语本身包含了句子中可能出现的一部分意思,由于不明白成语意义而误用的现象,实际上还是属意义范畴方面的误用。例如19年高考成语题“莘莘学子”,“莘莘”是“很多”的意思,而在该成语前加“一位”就是错误的,因为“莘莘”就已含蕴了数量,加上“一位”修饰限制“莘莘学子”就自相矛盾了。又譬如成语“贻笑大方”的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成语本身就含蕴有被动者,如果说成“被他人贻笑大方”,就是因成语的含蕴关系理解不透而误用。

       下面对这类成语误用现象举几个例子作深一层的解读:

       例5: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话。

       提示:我们就不能说成:发自心底的肺腑之言。

       例6: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乘着暴风一直上升。

       提示:我们就不能说成:乘风扶摇直上。

       例7:蓬筚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

       提示:我们不能说成:您的到来,使寒舍蓬荜生辉。

       例8:日月如梭:形容时光迅速过去。

       提示:我们就不能说:时光日月如梭。

       六、重视从语法的角度去研究成语运用

       我们研究成语往往把成语作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来研究,其实,命题者很可能转移考生视线,延伸到语法的层面来考查学生。因此,我们还应考虑到成语本身具有的语法特征以及与前后的搭配,应从成语的内部研究延伸到成语的外部研究。

       譬如“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形容某事物常见,就不觉得特别奇怪了。从词性上讲,是动词性的短语,但从搭配上讲,这个成语并不能带宾语,不能说:“某某司空见惯了什么东西”,即使要带宾语,也只能说成是“对什么司空见惯”。用状语将宾语转移位置提前。

       又譬如“奇谈怪论”,指“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言论”,是名词性短语,它就不能修饰名词,但我们很可能只抓住“稀”与“古”字,误认为其是形容词,下面的例句就不恰当:

       例9:有人通过散布奇谈怪论的谣言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最终只是招来了人们的嘲笑罢了。

       另外,部分成语有比较常见的搭配,譬如“空穴来风”就经常说成“并非空穴来风”,“望其项背”多用否定“难以望其项背”。这些我们只有日积月累,才能灵活运用。

       七、重视从语境的角度去研究成语运用

       我们应把成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虑成语的程度、范围、轻重与语境是否恰当,是否有逻辑矛盾,这是2002年高考成语题命题的一个亮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例10: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的,更需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会有口皆碑。

       (2002年全国高考题C项)

       提示:有口皆碑,从通常解释的意思看是“比喻称赞”,似乎用在这里也未尝不可,即理解为“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称赞”。但是,仔细读一读,体味其中发觉这种“变化”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

       例11: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同流合污。

       提示:从句子的上下关系来看,此句中的“同流合污”就属于“语义过重”。

       例12:国庆节我去商场,看到营业员和颜悦色的目光。

       提示:“和颜悦色”是形容脸色的,它就不能修饰“目光”,此搭配导致前后修饰矛盾。

       结合高考命题规律,我们从以上七个方面对高考成语题作一些边沿与超前研究,以期对同仁们有所启迪。但解答高考成语题要讲究长期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我们应该把成语积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高一到高三有、有步骤地进行,这样,上考场才能源头活水,稳操胜券。

       (责任编辑:汪春)

       好了,关于“新高考成语积累”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新高考成语积累”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