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出自哪篇古文?

2.不成规矩 无以方圆的规矩原句是什么?

3.不以规矩的下一句是什么?

4.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5.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什么?

不以规矩_不以规矩中的规矩是指什么

孟子的名言,收录于《孟子》中,《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品主要记录了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其强调了对人的重视,率先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思想核心是“心性“二字。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自己的心灵,就可以由内而外地影响世界,所谓”内圣外王“就是这个意思,对后来的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扩展资料:

《孟子》和《孔子》的对比: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

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出自哪篇古文?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本文分类:词语大全 发布时间:2013/7/25 

拼音:bù?yǐ?guī?jǔ,bù?chéng?fāng?yuán

解释:规:圆规;矩:曲尺。不用圆规和曲尺就难以画出圆形和方形。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标准,否则就无法做好。

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示例:金非锡比《0的遐想》:“许多事情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国如能两岸骨肉团圆,那么自然功德圆满……”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英语:Nothing?can?be?acplished?without?norms?or?standards.;Not?to?the?rules,?no?standards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近义词

规行矩步 循规蹈矩 安分守己 本本分分 规规矩矩 兢兢业业 谨言慎行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反义词

为所欲为 随心所欲 不成体统 无所不为 妄作非为 肆无忌惮 无法无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造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组织都要有规律和制度。

古语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你这样整天在这里捣乱,我们怎么工作?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那么人类的世界将是乱七八糟的。

不食人间烟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成规矩 无以方圆的规矩原句是什么?

出 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释 义规:圆规;矩:曲尺。没有规和矩,做不出方、圆形的东西;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思 想是法家思想流派的一种观点。

示例:长辈们告诉我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

现实意义来讲,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必须遵循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遵循行为规范准则,才能更好地塑造人生。

不以规矩的下一句是什么?

原句是: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译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注释: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公输子:即公输班,鲁国人,所以又叫 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

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那句俗语。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规矩”的意思是( )。

不以规矩下一句是不能成方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

不以规矩下一句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

“法先王”是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相反,“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来之有也。”正反两方面的启发都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一定要“法先王”。孟子的“法先王”思想,实际上也就是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思想的继承。

选贤才是因为“惟仁者宜在高位。”一旦不仁者窃据了高位,奸邪当道,残害忠良,必然就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世风日下,天下大乱。历史依据不胜枚举。所以,一定要注意领导干部的选拔。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

规矩:规,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曲尺,是画方的工具。

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白话译文:

孟子说:「离娄眼神好,公输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圆规曲尺,也不能画出方、圆;师旷耳力聪敏,但如果不依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虽有尧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

现今有些国君虽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誉,但老百姓却不能得到他们的恩惠,也不能被后世效法,就是因为不实行先王之道的缘故。所以说:‘仅有善心不足以用来治理好国政,仅有法度不能自行实施。’《诗经》说:‘没有过失没有疏漏,一切都按先王的典章。’

遵循先王的法度而犯错误的,还从来没有过。圣人既已竭尽了视力,再加以圆规、曲尺、水准、墨线,来制作方、圆、平、直的东西,使这些东西用之不尽。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离娄上》。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

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百度百科-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中国人最讲规矩,《韩非子·解老》中说:“万物莫不有规矩。”《史记·礼书》也有“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之说。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就是我们做人做事,包括学习工作,都要按他们本身的规矩办理,不能随心所欲。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在家中家中的规矩,在单位有单位的规矩,我们都去要遵守执行。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

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陷入无秩序的混乱中。大到国小到邻里间的日常相处,无时无刻不受到法律,约束。约束这就是一种圆。

历史上没有一种单纯依靠法律和道德教化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大力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